「醫師,你說青色的藥一天吃幾次?」一位失智症老病人阿碧婆,依舊不離開座位,連續問我第三次。
「一天吃三次,OK了。」我請阿碧婆可以離開,但阿碧婆原本站了起來,卻又坐下來問:
「青色的藥,是要怎麼吃?」家人看到這個情況,苦笑著站在一旁等她。
「早、中、晚各吃一次,一天三次。這樣就可以了。」我舉起手,做一個可以離開的手勢,但是阿碧婆無動於衷,繼續問:
「醫師,你剛剛說我的藥有調整,是怎麼服用比較好呢?」
這時候我看到剛進診間,等著看診的病人阿螺嫂,也露出了微笑。等到阿碧婆的家人半哄半拉的,把她帶離開診間後,阿螺嫂說:
「老人痴呆好可怕,我們家巷子口那裡也有三個老人,沒多久以前都還能走路,結果才沒見到一陣子,走路竟然變成愈走愈小步,而且愈走愈快,甚至還會跌倒,現在只能坐在輪椅。」
「妳確定那三個老人,都是失智症嗎?」
「大家都這麼說,連他們的家人也說,反正年紀大了,變痴呆也沒辦法,只能等日子。且他們的反應也變得很慢,動作又很僵硬,好像『痴呆的老機器人』一樣。」
「機器人?」
「對啊,因為他們跟機器人一樣,總是面無表情,笑也不笑,真的好可憐,要是我老了,才不要過這種日子。」
「阿螺嫂,妳說的也許不是老人失智症,應該是巴金森氏症候群。」(上)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