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PISA話題 省思閱讀 {1}親師合作 提昇學生的閱讀效能

文與圖/台北市立明德國中校長曾美蕙 |2011.01.16
1140觀看次
字級

孩子因為閱讀,不僅視野開闊,也打開心扉,讓世界走進了生命。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但可以開啟他學習的動力,豐富心靈,也能與世界接軌,奠定未來的競爭力。孩子天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會因為擁抱閱讀而得到滿足,青少年生涯獲致滋潤、不斷成長,閱讀也成為關鍵要素。

引領年輕學子進入閱讀之門,提升閱讀能力,最重要的基本訣竅就是:

一、營造友善閱讀環境。

二、運用策略引導閱讀。

三、培養廣泛閱讀興趣。

營造友善閱讀環境

親師要善加布置讀書地點,利用各種方式設計情境、營造好的氣氛:為孩子挑選適宜的書店、圖書館,或在家中、學校設置閱讀角,並且經營安靜不喧鬧的氛圍,使孩子能在固定地點快速進入閱讀狀況,養成專心的好習慣,長期下來才會發揮效果,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和成就感。孩子懷念小時候的床邊故事,或是大人喜愛在家中沙發閱讀書報,其實都是愉快場景塑造好習慣的形成。

營造環境使得書籍利於取得、方便歸還,如此較能引發意願運用閒暇或零碎時間來閱讀,閱讀習慣就能漸次自然養成。例如:明德國中圖書館設置在活動中心三樓,學生平常在內苑上課,兩地距離稍嫌遠些,原先利用下課時間借閱圖書的人較少。因此,學校調整領域教室的配置,在內苑一樓增設二間圖書室,以利學生就近借閱及閱覽書籍。

此項安排為引起師生關注和有效善用,先廣泛徵求命名,再由全校師生投票選出最愛:「學思亭」與「愛閱小棧」。依據近兩學年度統計比較結果,學生總借閱人數及次數明顯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而每學期各種推動閱讀的策略,諸如:設立班級書庫、充實熱門新書、優選好書推介(師生及家長都可書寫心得分享或製作海報張貼)、借閱排行榜公告及獎勵親子共讀、跨圖書類別閱讀寫作等等,也使得每月圖書借閱率迄今持續升高。

運用策略引導閱讀

教師及家長最直接影響孩子喜歡閱讀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以愛讀書、樂在閱讀作親身示範,鼓勵並陪同孩子走一段最為有效,讓他耳濡目染,心甘情願模仿學習,若能逐步引導、給予適切方向則更佳。教師及家長希望孩子喜歡閱讀,務必要放長線釣大魚,平心靜氣不求近功,耐心等待讀者主動進門,閱讀才能成為可長可久的習慣。

如果配合書籍量身製作或特別安排吸引閱讀的相關活動,例如:舉辦名家講座,提供作家相關系列作品報導、書中主角有關之生平情節故事,或輔以作家身影等影片資料說明,可帶領讀者歡喜入門。

培養廣泛閱讀興趣

如同飲食講求各類營養要均衡,青少年閱讀也應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涉獵不同圖書分類,或跨學門及學習領域,廣泛汲取,以充實自我的知能。起步切忌貪多嚼不爛,宜先行淺嚐即止,再慢慢增加質量,以保持孩子持續的好胃口。

在現階段認知社會的大量訊息中,網路資料不等同於資訊,其層次等級也不等於知識與智慧。電視圖像確能迅速吸引學子,但其實僅為表面瀏覽,仍屬於被動接納學習。書籍的閱讀必須主動思考,了解科學邏輯的脈落,加以深入統整,才能完全消化吸收。因此,師長應協助學生依其自身體會程度,以語言或文字來表達閱讀的感受與心得,與他人分享學習收穫:作口頭的報告、或藉由寫作發抒所思索或所感動的,甚至是提出疑問亦不妨,如此可衡量、得知其是否理解書中真正意義和內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