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副教授 廖偉民圖/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
時速三百公里的高鐵代表什麼意思?搭高鐵從台北到台中只需五十分鐘,也就是一節課還沒下課,搭高鐵的同學已經到台中逢甲夜市;若是上完兩節課,另一位同學早就到了高雄夢時代了。
在《資訊焦慮》一書中,作者理查‧伍爾曼(Richard Saul Wurman)提及資訊焦慮源於「我們真正了解的」與「我們以為應該了解的」之間有一道愈來愈寬的鴻溝。資訊焦慮是資料與知識之間的黑洞,當我們無法從資訊中得到我們所想或所要的,焦慮感便油然而生。具有告知功能的資料本身才有價值。資料必須賦與形式並付諸實用,才能成為有意義的資訊。
在「資訊設計」的課程中,同學必須協助觀者決定他們的目標,先向自己提出一些問題,抉擇圖的功能再透過設計的程序與方法,以確保所轉換的視覺化圖像設計適切無誤,減少觀者對於所呈現的資訊產生困惑,讓訊息傳遞更清晰明瞭。
資訊的視覺化讓平面設計師可重新檢視自己的角色,從過去單一形式的設計提供,轉換成為資訊視覺化的分析者。這是一項融合選擇、組織、呈現資訊的設計新風貌,它使觀者不再面對艱澀難懂的文字與數據。
5 台灣年均溫上升1度
設計者:李梅箏
李梅箏同學運用房屋與淹水的高度,說明年平均溫度的上升與淹水的關係。主標題利用白色與紅色的「群化」視覺特性,表達1度等於1.4倍。
整件作品以PCCS色調意象的深色調方式呈現,即使背景以颱風影像搭配不同質感的房屋色塊,仍可以因色彩和色調的一致而協調。
簡單明瞭的視覺呈現,可體會台灣將是全球暖化後的第一批氣候異常的受害者。
6 氣溫上升6 。C 設計者:許盈瑀
許盈瑀同學設計由一支鮮紅色的溫度計,無情地穿破由各種動物所構成像是兩片單薄的肺,彼此緊密依靠在無邊的深黑之中。
黑、灰、白加上紅色,如此配色總讓人產生壓力與恐懼。正如作者
想表達的議題,如果氣溫上升6。C,我們的地球上將會有95%的物種毀滅消失。
畫面上的動物由白往上漸層到灰,最後到黑消失於背景中,藉以隱喻物種消失與溫度上升的正比關係。溫度計的6。C數字,採用紅色光暈的效果,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簡單明瞭極具海報功能。
7 66公分
設計者:彭浩雲
彭浩雲同學以嬰兒溺水揮動雙手求救的繪圖符號作為畫面主要構圖,漂浮的水泡裡,描繪不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後果,並利用橙色與藍綠色的色相對比,凸顯海

平面的上升數據效果。
地球海平面每上升一公分,海岸線會往後退一公尺,沿海居住地都將嚴重受到威脅,屆時威尼斯、台北、東京、上海、紐約及倫敦等靠海都市,都將葬身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