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的成功並非偶然,他在求學階段便立志作個大人物,要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富商。他於中學時期即擔任學生會主席,展現了領導才能。
十九歲時,他設下了自己未來五十年的人生計畫:二十多歲創業、三十多歲要掙到第一個十億美元,隨後的二十年,他要鞏固公司,並慎選接班人。
創意思考
許多人認為孫正義創立軟體銀行的好點子是多虧天生創意,但其實他更懂得善用工具來幫助他的創意思考。大學時他為自己設定每天五分鐘的「發明時間」,用來思考有什麼事物值得發明。
但數天後他發現,光是憑空想像,很難想出有價值的好點子。於是他想到把周遭的事物寫在小卡片上,如椅子、高麗菜、電話、電腦等,每天抽出三張卡片,強迫自己聯想其中的關聯。他用這種強制聯想法,一年內想出了兩百多個點子。
其中一個點子,是由「字典」、「液晶顯示器」、「電腦語音合成器」聯想而來,他發明了「語音電子字典」。
他說服教授,協助他製造出語音電子字典的原型機,並申請專利,之後以一百萬美元,將此專利賣給日本夏普(Sharp)公司,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思考創意
大學畢業後,孫正義對創業方向的選擇設定諸多標準,例如是否創新、入行門檻、及該行前景與競爭程度如何。
他經過一年市場調查,編製十年份的預估損益平衡表、資金周轉表,還規畫出不同型態的公司組織圖,所有資料堆起來,有十幾公尺高。
孫正義最終選擇電腦網路事業,成立軟體銀行公司,從此全心投入自己所選的事業。
孫正義憑著「做,就要做第一」的信念,加上勇氣與毅力,成就了自己,他曾說:「我恨第二名,在我的字典裡,第二名根本不存在。」由此可見他的強烈企圖心。
他還說:「即使我死了,公司仍會存活下來,有時我會思考公司能持續多久,我認為至少會持續三百年。」有人認為網路市場競爭如此激烈,這樣的三百年大計等同痴人說夢。但如果有個人用十幾公尺高的資料來選擇事業、目光總能遠看幾十年,那又怎能說他的三百年計畫是妄想呢?
孫正義曾說:「如果有天網路業不存在了,我也會將餘生置於其中。」難怪《富比士》雜誌會封他是「網際網路之王」,更有人說:「如果沒有孫正義,日本網際網路的歷史將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