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蠹史】孤獨

楊昌年 |2011.01.12
879觀看次
字級

張(愛玲)派女作家中的佼佼者鍾曉陽,對人生情愛持以肯定。在她〈哀歌〉一篇中述愛上一位流浪漢的女子的一往情深:「倒不如化為一隻失群的孤雁,以我的一生,尋找你流浪的方向,穿過長空的沉寂與秋雲的聚散,飛入你千山摺疊的眉峰之間。」「不如以我一生的碧血,為你在天際,血染一次無限美好的,美麗的夕陽;再以一生的清淚,在寒冷的冬天,為你下一場,大雪白茫茫。」「讓我在夢中,最後一次擁抱你。縱然愛是有限的,我也願以一生的愛,化解你無窮的悲哀。」
而即使如此的真摯珍貴也繫不住那漢子,他只想孤身出海,置身於「人與自然渾成一體,無限大的孤寂充斥於天地之間。」不能帶她的原因是「孤寂怎能與人分享?」
這,就是孤獨深沉的況味了。
然則孤獨之所以引人執迷究竟為何?柳宗元〈江雪〉中的人、鳥均杳,孤舟簑笠翁的境界,釣的是什麼?也許就是藉著孤獨企求磨練出堅強自我吧!戲劇天地中的梅蘭芳與孟小冬熱戀,有人點醒小冬必須離去,因為成就梅蘭芳藝術的是「孤獨」。這又與人生得失互見同理,設若情愛賡續就沒有孤獨,梅蘭芳就只能自國劇藝術的峰項一落千丈。再如大衛‧梭羅的《湖濱散記》,可不也正是他在揚棄了十丈紅塵的「失」之後,柳暗花明獲致了他的靜思所「得」。
弔詭的是:筆者認為孤獨既是人生原型,而「祛除孤獨感」一直就是吾人的矢志追求。遠在三百年前的大觀園中,賈寶玉遭受毒打,痛楚之際了解到竟有個「感同身受」的林黛玉為他哭腫了雙眼,好耶!他倆珍罕的情愛既能印證,孤獨已能祛除,外在的痛楚也就不算什麼了。近如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那男子范柳原一心企慕古典美女,可惜的是白流蘇徒有古典外型而一無內涵(她不懂《詩經》)。而柳原竟在槍林彈雨下趕回來與她相依,是他在想著將赴黃泉時要有一個伴,是他在害怕孤獨之後的企求相依。
雖然孤獨的追求,祛除矛盾長在,難解,但我已可隱約感知孤獨的「別有天地非人間」。其中的況味如何?沒去過,不能說。
  (本專欄隔周三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