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觀察皮皮的表達方式,我以為他是一個「亂表達」和「不表達」的小朋友。
有一回,皮皮哭鬧說:「昨天你們答應我星期天可以吃章魚燒,現在你們就要帶我去。」
皮媽說:「我們是說『可能』去買,還在討論中,並沒有確定呀!」
皮爸說:「昨天爸爸說:『我考慮』,並沒有答應你呀!」
好了,這下子對小朋友而言,是有理說不清了。
原來,在溝通表達上,大人如果說類似「或許」、「可能」……這種模稜兩可的字詞,對小朋友而言,會直接詮釋為「YES」,他們不太會分辨其中差異,結果就發生吵鬧的情形,也就是我說的「亂表達」。
後來,我和皮爸、皮媽溝通,和小朋友講話時請明確的回覆「YES」或「NO」,果然,大家修正溝通模式後,皮皮「亂吵」的現象就減少了。
解決了「亂表達」的情形後,我開始觀察皮皮「不表達」的情形,因為相對起來,皮弟更懂得表達,大人常在第一時間就明瞭皮弟碰到什麼問題,可是皮皮似乎比較不會主動跟我分享,這其中,究竟是他有問題?還是我有問題呢?
後來,我請教皮爺,找到了三條線索:
第一:誠如皮爺所說:「皮皮比皮弟大兩歲,對一個小學三年級的男孩,他正在尋求獨立自主的空間,很多事他自己會思考,所以,並不見得要詢問大人的意見。」
第二:原來皮皮常找皮爺表達,他只是不常找我表達而已。針對這點,我仔細反省了一番,果真是其來有自。
例如:我只要看到皮皮尿尿完,衝著要跑去看電視,我就會立刻大喊:「肥皂」,我會要他把手洗乾淨;例如:有時看到他故意逗皮弟生氣,我會制止他:「不可以……」。所以,皮皮不喜歡接近我。我代表了一個高標準,往往讓他能躲則躲。
第三:皮皮喜歡閱讀,對很多事充滿好奇,主動性也強,所以,除了「欺負皮弟」這檔事之外,他已經算是令人放心的小朋友,也因為如此,他的「不表達」,並沒有引起大人的擔心。
針對以上的三條線索,我終於弄懂了││皮皮「不表達」,並不是他真的「不會表達」,其實是他有「不一樣的表達」方式而已。
接下來,我從兩個方向來改善和皮皮的關係,我不希望因為我個人對他的誤解,導致兩人漸行漸遠,那將會是多可惜呀!
首先,我聽從皮爺的建議,不再大聲對皮皮說:「NO!」,皮爺說:「妳太斬釘截鐵,他會學到對妳反抗。」
其次,我學習適度的、正確的讚美皮皮。例如:過去我常叨念他:「你牙齒沒刷乾淨,你會蛀牙一堆!」「你不吃青菜,身體會不健康。」
現在,我改正了。
我常對皮皮說:「哇!你正在認真刷牙哩!」,結果,他真的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把牙齒刷得更乾淨。
當我把青菜送到皮皮的碗裡時,我會順口說:「哥哥好棒
!喜歡吃青菜,身體會更健康
!」,他聽了果真把青菜一口口吃進去。
說也奇妙,當我不太挑剔皮皮的言行時,他最近常會靠到我身邊說:「阿媽,我告訴妳,我們班上……」,前兩天,他在保母阿姨的協助下,又揉麵糰,又加上果醬,還等著發酵……真的做出一顆圓鼓鼓的麵包,「阿媽,這一口麵包給妳吃。」
哈!我們的關係真的有進一步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