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雋綜合外電報導】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國家文物局和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合辦「絲綢之路‧大文明特展」,即日起至四月三日,在南韓首爾國立中央博物館展出,彙集新疆、敦煌及寧夏等古絲綢之路所遺存的逾兩百件(組)文物,包括塑像、複製洞窟、壁畫臨本等。
中國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表示,莫高窟可移動的石窟彩塑文物僅十餘件,此次參展的五尊塑像都是真品,這在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展是創舉。等比例複製的兩個洞窟,分別是第二七五窟為北涼時期洞窟、第十七窟是著名的藏經洞。壁畫臨本則涵蓋北涼、北魏、隋、唐、五代、宋、元等時期,涉及佛教故事畫、經變畫、供養人畫像、圖案等不同題材。
西域自古以來即是歐亞大陸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歷史文明的十字路口,其中綿亙千里的古絲路舊道,是佛教藝術文化傳播的命脈。漢代以來形成的絲綢之路,是聯繫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衢。絲路上的宗教世界,可區分為民族信仰的本土宗教,以及外來的世界宗教,如佛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但真正傳入中國,且影響至深的,首推佛教文明。
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現有洞窟逾七百座,其中有壁畫的洞窟近五百座,壁畫四萬五千萬平方公尺,彩塑逾二千尊,並有藏經洞出土約五萬件文獻分散世界各地。
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敦煌學理論為主,兼顧敦煌史地為研究主題的學科。
三年前,甘肅省敦煌市政府和南韓首爾中國文化中心共同舉辦敦煌文化周交流活動,展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等敦煌美景照片和工藝品,廣泛宣傳敦煌文化、敦煌旅遊,因此在南韓興起敦煌熱的研究風潮,也促成此次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