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愛滋患24年 楊捷盼社會伸援手

李祖翔 |2010.12.29
1293觀看次
字級


楊捷(右)發表二十四年關愛之家遷徙報告,戲劇家汪其楣(左)為她擔任報告主持人,闡述遷徙心酸,後圖為第一間收容患者的家。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看到愛滋患者受人遺棄的處境,精神一振,用棉被裹住發燒中的他們,就帶回家一起享用年夜飯。」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楊捷靠著悲天憫人的精神,收容愛滋患者走過二十四個年頭,昨天協會發表「關愛之家台北遷徙」報告,分享照顧患者的甘苦點滴,期盼社會伸出援手,讓協會轉型為基金會,關懷更多可憐人。

楊捷二十四年前成為單親媽媽,靠著商科背景,從事美術設計撫養兒女,當時某大學美術系學生小彬常在美術方面協助她,在小彬感染愛滋後,受到家人嫌棄、校方拒學,幾乎無處可去,楊捷基於朋友情誼讓他住在家裡,小彬病發住院後,楊捷才知道愛滋患者沒有想像的少,受人遺棄的處境讓她動了惻隱之心,讓十一位愛滋感染者都住到自己租賃的家中,像親人般對待。

然而社會認為愛滋患者會傳染、降低生活品質,邀社區居民抗爭,誓言趕出家園,多年來搬遷不下十次,目前居住的社區,居民還曾以「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向法院提出上訴,最後在立法院和疾病管制局修法後,明定「人民有居住的權利」而能續住,楊捷從每年自掏腰包五、六萬的負擔,到成立協會後至今收容一百四十人的三、四千萬元開銷,募款艱難卻不曾有過怨尤。

楊捷說,愛滋患者受人遺棄,處境堪憐,連過世了家人都不願出面,她用自己的車子載遺體到殯儀館,負擔火葬和棺木費約一萬兩千元,至今為一百二十人送行過,她對每一位患者往生而大哭;她的精神讓許多名藝術文學家如汪其楣、白先勇、林懷民、紀政都受感召,願意追隨她的腳步,關懷愛滋患者、愛滋寶寶。

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希望民國百年,有機會成為基金會,照顧更多愛滋患者,但全國性的基金會成立需要有三千萬基金,目前只募到四百萬,需要更多人伸出援手。協會網址:www.hhat.org。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