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黃仕傑
在初夏六月的一天,我與台灣的天牛權威周文一博士相約去宜蘭做生態觀察,看著天上雖然稍有烏雲,但是時而透出著陽光,我心想大概是要放晴了吧,與周博士溝通後我們還是決定要出發。
但是才一上路,天空就飄下毛毛細雨,這使得我們原本的決心與好心情差點被擊潰,我的心中暗暗的祈求老天爺,難得有時間出遊,可以給我們一點陽光嗎?也許是因為口氣好一點便有差,一過了雪山隧道,就發現太陽露出臉來了!我與周博士當然也是跟著笑了起來。
我們很快到了林道,馬上找尋著設定的目標酖酖一種可愛的小黑圓翅鍬形蟲,也許是產季已經過了,或是還沒到,在將近兩小時的搜尋過程中,完全沒有看到牠的蹤影。這時走到一棵高大的殼斗科樹木下休息,閒不住的周博士本能地搖搖樹枝,結果掉了一些樹葉在我的頭上,沒想到,我將頭上的樹葉撥下後發現,竟然有翠綠色的竹節蟲在移動!周博士指著說:「這是楚南氏小異虫脩。」
我心裡想,這海拔不過是四百到六百公尺的郊區小山,竟然可以觀察到這可愛又迷你的竹節蟲,東部果然是充滿生態與驚喜的區塊!周博士看我想得入神,只好把我「叫醒」,好拿起相機來拍照。
後來周博士在回程的路上與我分享,小異虫脩屬的竹節蟲全世界約有將近二十種,分有在台灣、中國、日本與韓國等地,在野外多以殼斗科植物為主食,如青剛櫟等。本種以楚南氏為種名,是紀念日本的生物學者酖酖楚南仁博對於生物界的貢獻。本種也是目前台灣已知的竹節蟲中,體色美麗、體型最小的一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