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來自全台各地二十七位「公益人」,昨天共享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
獎」的榮耀,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員蕭讚添、陳林泉、楊秀梅、楊麗華拿下四個名額,內政部社會司副司長何明寮讚歎,每一位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好人好事運動協會理事長郭志龍表示,八德獎成立五十二年,表揚逾三千人,不分年紀、社會地位和職業,都在社會角落長久地默默奉獻,共通點是擁有一顆溫暖他人的心,而他們都符合會旨「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的精神,足以作社會楷模,馬英九總統昨天也抽空接待得獎者。
社會司副司長何明寮指出,得獎人最年輕三十歲,最長八十九歲,不論年紀、職業都在做好事,他們具備聞聲救苦觀世音菩薩的精神,都是菩薩的化身。
二十七位得主中,十人出身農家,至少十六人幼時清苦,十二人是佛教徒,而共通點是「都秉持了家訓在行善」。其中,最受矚目的陳樹菊阿嬤,幼時一家八口靠賣菜維生,卻省吃儉用捐百萬給佛光大學、母校仁愛國小和兒童之家等公益團體,深信「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此外,蕭讚添童年窮困,餓到曾偷吃恭奉神明的糕餅,當下卻發願事業有成時,一定要讓天下窮苦人不再飢餓,今年七十六歲的他仍不斷行善,並加入佛光山義工行列;他與得獎的楊麗華、陳林泉、楊秀梅都是國際佛光會員,他們最感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最年輕的得獎人兩棲偵搜大隊上士潘國清,是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人,放下對親人的思念,忍痛救人,他說:「我相信至今下落不明的爺爺、奶奶、父親,都會支持我堅守崗位的決定。」最年長的魏寶杏阿嬤最常被稱讚年輕、健康,阿嬤說:「都是菩薩保佑!」她希望活多老,善事就可以做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