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譗為求真理登淨域,為求佛法入寶山豃,三十六位來自馬來西亞新山禪淨中心的兒童暨青少年,利用學校年度長假,在新山禪淨中心監寺覺五法師及五位義工老師的帶領下,於十一月二十四日抵達台灣,展開為期三周的參學,期能在生活上學習獨立、薰習佛法、找到生命中的自我本性。<br><br>這一群在家中備受呵護、事事有專人代勞的遠來嬌客,真能在短短三周內學會獨立,而對生命產生全然不同以往的體悟?尤其年齡層分散,八歲至十六歲皆有之,在在增加了規畫和帶領上的難度。受命負責接待、規畫課程的大慈育成中心王智鳳老師,即便有十多年的豐富經驗也要深思
良久。
一行人從桃園機場落地後,沿途先參訪佛光山台北道場、惠中寺,二十七日回到總本山,正式進入學習課程。
來到嚮往已久的佛光山,孩子們一開始便聲聲熱切地詢問:「師公在家嗎?」、「我們能不能看到師公?」孺慕之情溢於言表。某日,一組正在進行殿堂巡禮的孩子們在路上巧遇星雲大師乘車經過,興奮的大喊「師公」,大師吩咐停車,親切地和孩子們打招呼、合影;孩子們感受到師公平易近人的慈祥,興奮得不得了,也羨煞了其他組的孩子。
跟著大慈孩童上學
生活在佛門裡,禮儀和規範自然不可少,吃飯,要學習行堂、端碗、收拾善後;走路,要學姿態、排班;穿衣,要學會裝扮合宜、洗衣、整理衣物。總之,一切行住坐臥的學習全都比照大慈孩子,甚至,依著年齡,分別跟著大慈孩子一起到普門中學、興田國小上課一周。
興田國小是距離佛光山最近的一所小學,三十多年來,一直是培育大慈孩子的重要場域,和大慈家庭密不可分,而現任校長梁玉山和老師們更是用心於孩子的多元教育,只要有外國來參訪的兒童團體,不論人數多寡,總是盡心安排各項生動又饒富意義的課程,也藉此帶動本地學生的學習和交流、使學生更具國際觀。
興田國小比賽演講
這次新山兒童的造訪,興田國小師生不但熱烈接待、分享學習心得,還特地舉辦了一場演講比賽,除了讓新山兒童練習中文和台風,也藉機將家鄉的民俗風情和文物介紹給本地學生。
去年,大洲的父母到佛光山參加水陸法會,首次把三個孩子一起帶來台灣,法師便安排孩子們到大慈育幼院參學。
五歲的大洲因為年紀小,還沒辦法跟得上其他孩子們的作息,因此隨時都需要有位老師陪著他。剛開始大洲連吃飯都要人餵,不餵就不吃。老師告訴他:「自己的雙手可以做很多的事,也因為有很多事要做,所以才需要有雙手,如果雙手偷懶不動了,肚子就會餓,餓了就沒力氣跟哥哥姐姐出去玩了」,如此循循善誘多次,並堅持不餵食。數日後,大洲漸漸能跟上其他孩子的腳步,自己吃飯、自己洗碗、自己洗澡,這些看似簡單不過的事,以往卻都依賴佣人服侍的。
另外,老師為大家解釋水陸送聖的意義和過程後,大洲也選擇加入大慈孩子們的獻供隊伍,從練習走路、彩排、化妝、等候、到正式獻供,圓滿三天漫長的過程,中途不吵不鬧不退縮,讓父母都好感動。
好禮儀讓家人驚喜
回到馬來西亞後,大洲甚至把在大慈學會的生活禮儀帶回家中延續,飯前帶領大家稱念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阿公請用、阿嬤請用、爸爸請用、媽媽請用,大家請用」。各種生活習慣的大轉變,讓長輩們都覺得大洲突然變懂事、也獨立許多了。媽媽有感於親子教育的重要,更下定決心要親自好好的陪孩子們成長,帶孩子的事從此不再假手佣人。
今年,大洲再度隨著參學團來到大慈家庭,完全融入團體的模樣更加惹人喜愛,也讓家人能安心全程參與殊勝的水陸法會。原來,每一個小小孩的改變,都讓人間增添了無數的希望與歡喜。
學習師公慈悲精進
參訪期間,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代表常住歡迎大家來山學習,並以普門中學董事長的身分,以校訓「勤正慧慈」勉勵及歡迎國中、高中的學員到普門中學上課。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慈容法師亦撥冗關心大家的學習狀況與話家常,還慈悲地讓每個人選擇一本師公的著作和一枝筆結緣,勉勵大家要學習師公的慈悲與精進不懈的精神。
王智鳳表示,新山的孩子頑皮好動、活潑樂觀,偶有失序,在勸導之下也都能有所調整,成長很大。相逢自是有緣,與上萬人在佛陀紀念館見證佛光山的歷史,讓大家深感榮耀也看到未來的使命和責任,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因緣,來體驗時時充滿驚奇的大慈家庭生活。
二○一一年佛光兒童「行三好
‧最有品」研習營,即將於明年一月二十三至二十六日舉行,詳情請查詢佛光山全球資訊網,或電洽(○七)二九一一二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