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亞太地區每年有五億七千萬人營養不良,根據調查,鼠害是罪魁禍首之一,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向農民推廣綠色防治方案,希望能不危害人類健康,解決鼠害問題。
IRRI最近發行的研究報告《鼠害:生態與衝擊》指出,在菲國農民耕種的十排稻米中,一排給老鼠吃掉、兩排給鳥類吃掉,只剩下七排留給自己。
報告的作者之一、齧齒目動物專家辛格頓(Grant Singleton)說,其實只要治鼠有方,農民可以不必蒙受這樣的損失。
他表示,亞太地區每年有五億七千萬人營養不良,鼠害對亞洲貧窮農民造成重大衝擊,過去三年來這種情況愈來愈嚴重,害鼠不但啃食農作物,還會汙染農田、傳播疾病、侵襲民宅,甚至咬人。
然而,以毒藥治鼠將會連帶危害到食用農作物的人類及其他牲畜,專家們現正大力提倡以「生態友善」的鼠害管理方案。
辛格頓說,農民應該以社區為單位,同步在鼠害源頭捕鼠,設圍欄,讓害鼠無處可逃。同時,每戶農家播種的間隔也不要超過兩周,這樣農家也可同時收割,減少害鼠覓食和繁殖的時間。
他補充說,生態治鼠成本低廉、無毒害,且具針對性,因為不是所有鼠類都會危害農作物。
IRRI指出,越南和印尼已有十七萬五千名農民因生態治鼠方案而獲益,最近也初步在新埃西哈省(Nueva Ecija)推廣,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