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山上訊】日據時期興建的原台南水道計畫轉型為觀光景點,多名資深退休員工、眷屬揭開這個水源重地的神秘面紗,還提到當年為建築物「撲粉」,躲過美軍轟炸的往事。
七十七歲的吳子中住在山上社區,因父親是員工,他從小就在台南水道出入;他指著「送出唧筒井」建築牆壁上的大補洞說,就是當年被美軍砲彈擊中的見證,但「日本人蓋的建築物真的很牢固」,砲彈貫穿牆壁,卻無損建築結構,再補砌上磚塊,即使經歷民國五十三年的白河大地震,至今仍完好。
八十歲的陳榮耀指出,原台南水道都是紅磚建築,因太醒目,當時所有員工用白粉將建築物「撲粉」,不知是否白粉奏效,建築物都安然度過轟炸。
吳子中「闢謠」指出,台南水道當年有九洞的高爾夫球場,常有達官顯要出入,外傳台南水道生產冰棒,其實不是,是要準備「冰塊」讓來打球的貴賓飲用。
也有退休員工感慨指出,當年水道內有一座二十四層樓高的煙囪,目標明顯,成為美軍轟炸目標,但沒被炸斷,反而是後來水公司基於安全拆除,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