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為提升英語能力,教育部積極推動各級學校英語教學,但檢定成績不理想,美國商會教育委員會主席何伯恩表示,台灣的學校考試,學生都用背的,缺乏應用能力,當檢定方向改變,教學方式卻沒有調整,成績自然受影響。
最近系裡有老師退休,要新聘教師,吸引超過一百名國內外博士應徵,由於全英語授課已成為大學教師必備技能,因此面試幾乎全程使用英語,但應徵的國內博士對以英語回答問題,都有表達的問題,甚至無法聽懂問題。
這些博士的履歷都很漂亮,發表的論文也不少,但遇到英語面試就出問題,顯示國內培養博士,不重視英語口頭發表論文,許多論文都是請翻譯社翻譯或修改,因此拿到學位後,面臨英語面試和授課就會產生問題。
這學期我教授「作業系統」,上課時對每一章節的關係,都會做全貌性的介紹與解釋,遇有英文名詞也會逐一解釋,課後還有實機練習,希望學生能融會貫通。期中考試除了筆試外,為了解學生是否融會貫通,又花了八個小時對每個同學一對一口試。
但超過九成的學生表示,最大的困難在於閱讀英文書籍,無法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意涵,每一章的互相關係也無法融會貫通,以強記和做考古題應付筆試,甚至轉而閱讀翻譯書籍,專業英文程度並沒有因閱讀英文書籍而提升。
其實專業英文需要以大量閱讀提升,例如我以前讀書時,就讀了許多醫學領域的論文,遇有不會的名詞就查醫學字典,兩年下來,累積了許多字彙。有一次陪父親半夜掛急診,因我能聽懂專業術語,值班醫師還問我是不是同業。
筆者認為,英語教學必須融入當地文化,藉由生活經驗的累積,方能自然使用英語,輕鬆表達,如果還是使用強背方式,需要使用時還是會說不出、聽不懂。
本榮(桃縣中壢/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