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經濟上的傑出表現,被稱為「凱爾特猛虎」的愛爾蘭爆發債務危機後,為歐洲景氣帶來陰霾,甚至打擊了期待復甦佳音的國際金融信心。在歐盟強力介入下,愛爾蘭被動的接受外援協助,雖然這樣的緊急措施讓金融市場稍稍平息焦躁,但危機背後帶給世人的啟發更值得深省。
相較於先前希臘危機緣自於財政困境和競爭力問題並存,愛爾蘭今日的困頓主要來自於大規模救助銀行措施。對照希臘長期透支的財政政策及揮霍手筆,愛爾蘭施政顯得更為穩重謹慎。這個曾是貧窮區域的小國,藉由各項措施吸引外資挹注,成了僅次於盧森堡的富國,但是過度投注在房地產的政策,卻讓愛爾蘭景氣嘗到雲霄飛車般的起伏。
以勞動力技能嫻熟、生產效率高、企業稅收低著稱的愛爾蘭,在外資湧入後,將經濟高速增長所累積的巨大財富都揮霍在房地產投資,雖然短期內很容易獲得高回報,但是在泡沫之後回歸現實時,便讓銀行陷入失衡風險。而陷入危機的金融體系綁架了政府財政,等於讓全民共同承擔金融機構的錯誤,便讓小國無法在風險中平穩度過。
事實上,愛爾蘭過去的優良體質所面臨的問題並不算大,但在渲染後生成的心理恐慌,讓國際融資空間出現排擠效應。債務重組壓力更大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問題尚未擴大,歐元市場已經出現疲弱頹勢,這回歐盟強勢的介入愛爾蘭問題,除了趁早避免骨牌效益發生外,向全球宣示歐盟穩定金融的決心,是加強國際對歐元區經濟信心應採的必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