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要讓義工服務真正到位,只靠二十四小時的培訓課程還不夠。」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陳振盛表示,台北國際花博涵蓋圓山、美術、新生、大佳河濱公園四大展區,光展覽館就多達十四個;參與義工很難只靠基本的二十四小時培訓時數,就能了解各展館特色,主辦單位應提供更進階培訓,才不會讓義工在幫民眾解答疑問時也覺得「霧煞煞」。
除了讓培訓課程更紮實外,也有民眾發現,相較於上海世博青年義工的積極參與,台北花博似乎較常見到中年義工與退休銀髮族的服務身影。像是參觀過上海世博的張小姐,就對年輕義工展現的熱情留下深刻印象,認為這些義工不只服務用心、有問必答,更以身為世博義工為榮,言談間展現對社會服務的高度認同。
對此,陳振盛亦心有戚戚焉。他指出,義工是無酬付出,無論是年輕義工還是中老年人,最大回報就是來自於為他人服務的感動與榮耀,因此如何營造花博義工的光榮感與向心力,也成為服務品質能否向上提升的重要關鍵。要讓每位投入花博的義工都能有「我們是一家人」、「彼此是生命共同體」的認同感,激發不分你我、共同為花博努力打拚的服務熱忱。
陳振盛表示,除了讓義工培訓課程面向加深、加廣外,讓義工齊聚一堂、相互加油打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建議花博主辦單位,可以每周定期為義工舉辦工作會報,讓大家可以透過這個會議來點出自己在服務過程遇到哪些問題?哪些軟硬體資源需要加強?如何改善?另一方面,亦可藉此來分享大夥兒投身義工的感動與心情,提升對義工服務的熱情,讓服務品質更貼近民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