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翁云真專題報導】國際花卉博覽會堪稱台灣與國際一大盛事,開幕未足月,入園人數上看百萬人次,可想而知,管理制度是項極高難度的挑戰!花博營運總製作人丁錫鏞說,妥善運用「義工的力量」才能完成這樣的任務,不過長達半年的義工管理,史無前例,民眾、專家看法大不同。
人數創紀錄 篩選設高標
從購票、入園,到參觀動線,隨處可見花博義工,來自高雄的參觀民眾黃阿嬤,一看見親切又熱心的義工,直呼「足感心耶(真感動)」。臉上始終掛著笑臉的義工,讓她初次體會到花博親民的特色,「有次孫子想找廁所,花博這麼大,慌了,幸虧義工帶我們去廁所,還一直問需要其他幫助嗎?」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先生也說:「有制度又有效率,服務貼心百分百。」不僅館內迷人,義工貼心的導覽更令人舒服,他還觀察到,如果園區內的招牌館人潮過度擁擠時,義工會將人潮分段式帶開,以免讓民眾等候太久,失了欣賞花卉的雅興,陳先生認為,花博在義工運用和管理制度上很有水準。
丁錫鏞指出,花博義工得受二十四小時的培訓才算合格,每一位都是精英,必須擔任過世運、聽奧、世博等大型活動的義工才能擔任幹部,每周要能排六個班以上、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良好,應變能力強,另外,針對專業義工,還須具備電腦文書處理等技術,如無故缺席、有過失、品行不端,則一律開除。
在義工人數上,花博一共招募三萬人,每天動員人數分離、尖峰,約一千到兩千五百名不等,還細分指引動線的一般義工與負責導覽的專業義工,是台灣舉辦大型活動以來,動用義工最多的一次,在管理制度上,採排班方式接力。
管理高難度 秉持兩原則
不過,也有遊客反映花博管理不當。遊客張先生表示,排隊排太久,又不知道確切人數和等候時間,深怕被義工引導去看其他館,少了看最想看的館時間。連逛三次,研究花博義工的陳同學則覺得,義工素質不一,每位義工僅知道自己管轄的部分,「難道要知道別場館的事,得繞道去問別的義工嗎?」
義工私下也透露,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福利不好,任務量不同,換班問題多。如果他們有意見,上面會說:「不適應,可以退出。」澆熄把當花博義工視為榮耀的熱情,「感覺義工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要被民眾批評,還要當被媒體抨擊時的擋箭牌,沒有地位,更喪失使命感。」
對此,身為世運義工總負責人,也是花博營運前規畫義工管理的顧問黃淑芬表示,花博歷時六個月,比世運更難管理,要在義工部分運用得宜,必須符合「團隊式管理」和「以義工為中心」兩大原則。
加強軟硬體 資訊勤更新
團隊式管理能讓管理中心不用直接面對三萬名花博義工,只須對額外選出的領頭發號施令;以義工為中心,表示不能由三萬義工自行挪出可利用的時間來排班,在招募期就得分配好哪組義工團隊,能在固定時段服務,各團隊內部也可以允許補缺作調整,若採取「遇缺即補」,只要十分之一臨時出狀況,就會大亂。
黃淑芬走訪世博,測試義工管理機制後,再提出「資訊更新與連結」的建議,她說:「世博的義工最快只需兩分鐘,就能告訴我,哪一個場館有多少人潮、排隊需要等上幾分鐘等資訊,提供民眾自行安排時間。」
黃淑芬建議,義工幹部都配置一台筆記型電腦,每半小時更新園區資訊,以提供即時服務!器材可向在地發展協會租借,讓協會的義工加入運用,便能降低資訊器材的成本、增加人力。她強調,義工還有五個多月的艱苦戰鬥,希望未來民眾和義工都能感到滿意,「花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