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泥濘崎嶇道,跨越愚痴輪迴海,得度彼岸住禪定,無欲亦無有疑惑,無著證涅槃寂靜,我稱彼為婆羅門。」———《法句經》
佛教認為,我們的人生本身就是「生死苦海」。這意味著我們每天的生活,其實就是綿延不斷的痛苦。總括而言,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痛苦便已開始;出生本身就是痛苦,因此接下來的年老、疾病、死亡自然也都是痛苦,這些可以概括為「生死苦」。
佛教的教義指出了如何擺脫這些根本性痛苦的道路;想從痛苦的此岸跨越到和平安穩的彼岸而努力,這其實就是佛陀四十九年間說法教化的路程。《華嚴經》將佛菩薩比喻為艄公,他們扮演嚮導的角色,以慈悲的渡舟將眾生從苦海接引到彼岸去。
展現一切經典核心要義的《般若心經》,最後一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亦蘊含著「一起到沒有痛苦的彼岸去吧!」之意。所有經典都在闡明:生滅之所以是痛苦的原因,那是因為我們的存在並不永恆,而是無常的。
《涅槃經》中也有一首有名的偈頌,說的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靜為樂。」生滅之苦已經熄滅的境界就叫做「涅槃」,那是「到達生命的彼岸,內心安定、不再有貪欲與疑惑,擺脫執著」的境界。
佛陀自己證得涅槃,並且指出:為使一切眾生皆能擺脫生死的痛苦、獲得涅槃的安樂,諸佛因而在人間出世。佛陀的道路就是涅槃之路,佛陀的弟子也同樣正朝著涅槃之路走去。
具備對生死痛苦與涅槃安樂的這種常識後,讓我們來看看要怎麼做才能走向涅槃。
首先,我們都患有想要比別人擁有得更多的毛病,為了能從現在開始邁向涅槃,我們應努力讓自己擁有少一些、盡力減少占有的欲望,此外,還應端正自身,像把碗清空一樣,將貪欲去除得一乾二淨。
其次,讓我們養成習慣,當別人獲得利益時,即使自己稍微吃虧也不會心疼;當別人向前邁進時,就算自己稍微落後也不要自責,就像坐在河堤上靜觀潺潺流水般,我們也應懂得超然地觀照自己的內心。
最後,要能徹底洞悉「一切皆非永恆」的真相。世上的一切存在、生命、青春、健康、名譽、權力、財富、家人,還有自己,都非永恆 ;隨佛教指引的道路,徹底體悟無常,吾人便能獲得無比寂靜,得享解脫之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