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世界大不同

 |2010.11.20
175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網路日益發達,收發E-mail幾乎可說是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電子郵件的人,有個符號一定不陌生,那就是「@」。全球各國對這個形狀特別的符號,有著不同的創意解讀,台灣人稱為「小老鼠」,有些國家覺得是蛇、象鼻、蝸牛、貓尾巴,甚至有的還將它看成是猴子的睪丸!

電子郵件地址寫法的創造者是湯林森(Ray Tomlinson)說,@只是他平時在打字機上記帳時用的符號,原本是要避免與其他英文字母混淆,沒料到如今成為E-mail的正字標記,而且各國還有不同的說法。

台灣人稱@為小老鼠,看起來還真的有點像,台大外文系美國籍副教授史嘉琳(Karen Steffen Chung)覺得這個稱呼很可愛很有趣,特別向全球語言學同儕進行調查,才發現這個符號在各國的稱呼非常多樣化。

在芬蘭、南非、印度、日本以及中國大陸,都是直接稱呼@為英文的「at」;德國及許多東歐國家則認為它是「猴子」或「猴子尾巴」;阿拉伯人覺得像耳朵;南韓人有的稱它為「蝸牛」,有的認為是蛇;俄國人則稱它為「小狗」。

想像力十分豐富的瑞典人,幫@取了很多的綽號,像是象鼻、象耳朵、貓尾巴,甚至是肉桂捲和椒鹽餅;挪威人覺得它像a字母翹起尾巴;荷蘭人說它像猴子的睪丸,稱它「猴子蛋蛋」,甚至還取了官方名稱,叫「長了象鼻的a字母」。

語言學家發現,@這個電腦符號之所以會各種富有創意的說法,是各國人民從本身文化中,找尋比較突出的形象來做的類比想像。不管如何,這麼多富有想像力的說法,讓這個簡單的電腦符號,變得多采多姿,也更有生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