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曾是「九二一」受災戶的台灣科技大學建築所學生郭帆昇,當年三層樓的家整個倒塌,仰賴組合屋暫時安頓,對組合屋有深刻感受,如今他與同學李孟達合作設計智慧型組合屋,利用太陽能組裝,可快速提供災民臨時棲身之所。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第四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上個月底公布獲獎名單,由郭帆昇、李孟達的「依立方(E3)」智慧型組合屋拿下金獎。台科大昨天發表這項作品,根據設計概念,「依立方」不使用時可以折疊成一個平面,需要組裝時,憑藉著太陽能板發電,就能自動組裝。
家住南投的郭帆昇,十一年前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受災戶,當年也住過組合屋,他考上台科大建築所,終於有機會靠著專業,設計出最方便的組合屋,他希望未來能量產,讓災民都能快速擁有一個臨時住所。
「依立方」組合屋除了創新的仿生概念,讓組合屋可以從2D到3D,像植物一樣,由太陽能催動內部感應油壓器後垂直展開成立體空間。
李孟達還貼心使用高隔熱材質,希望改善組合屋令人詬病的悶熱環境;降低室內溫度後,還可以節省空調的費用,讓組合屋更經濟實惠。
李孟達表示,雖然「依立方」還處於概念階段,但初步估價,興建一個三立方公尺的正方體,造價只要十萬元左右,還能重複使用,運送時可以折疊成2D平面體,到災區後再展開成3D立體,不需要耗費人工組裝,讓組合屋更方便。
台科大建築系助理教授阮怡凱表示,每個「依立方」組合屋可結合形成不同群組,如兩個組合屋可搭配一個共用空間,三個組合屋可搭配兩個共用空間,「提供獨立和共用空間,讓災民既可連繫感情,又可不被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