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正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四百五十多名來自一百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十五日通過中國申報項目「中國活字印刷術」、「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以及「麥西熱甫」,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
一○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宋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在小木塊上刻出凸起的單字,然後按照稿件揀出所需要的單字,組合排成一個版面而印刷。採用活字印刷,書印完後,印版拆散,單字仍可用來排其他的書版,目前這種活字印刷術至今在浙江省瑞安市傳承和使用。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是福建沿海木船製造的一項傳統手工技藝,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採用榫接等技藝,使船體結構牢固,艙與艙之間互相獨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結構形式,在「師傅頭」(閩南地區對主持造船工匠的尊稱)指揮下,由眾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大大提高航海安全性。
廣泛流傳於新疆維吾爾社區的「麥西熱甫」,因地域及弘揚倫理道德、民俗禮儀、文化藝術等不同功能,展現出維吾爾民歌、舞蹈、戲劇、雜技、遊戲、口頭文學等主要文化,是維吾爾傳統民俗。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三年十月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設立的,它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主要區別在於列入此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那些儘管在社區或群體的努力保護下,存續狀況仍然受到威脅的文化遺產,申報國家需要承諾制訂專門的保護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