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澎湖訊】「現在很少學生看過書蟲,有人連『蠹』字都不會寫,乾脆自己養來當教材」,澎湖文光國中國文老師曾文明原本不喜歡啃書蛀蟲,為教學生〈勤訓〉一文,兩年來努力從舊書中收集及飼養蠹蟲當活教材(圖/肇瑩如)。學生觀察蛀蟲的無聊生活,不僅「蠹」字會寫了,也明白「不要當蛀蟲」。
國中三年級國文課本收錄清朝李文炤所寫的〈勤訓〉一文,寫著「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是一蠹耳。」意思是人如果不能克服厭惡勞苦而喜歡安逸的習慣,最後終究一事無成,只能像蛀蟲一樣白白活在人間,藉此勉勵人應勤勉向上。
曾文明說,有許多學生說不知什麼是「蠹」,又經常寫錯蠹字。於是他兩年前開始飼養蠹,從舊書中收集身長只有零點一到零點二公分的書蟲,放進他用底片盒自製的飼養盒中,以各式紙來餵養,上課就當做活教材。
他飼養的蛀蟲最大長到三公分長,書蟲啥事不做,胃口還挺挑的,「只吃報紙、影印紙及考卷紙,牛皮紙等較硬的紙根本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