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充《論衡‧謝短》云:「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故藉由史籍,對於歷史人物,給予頌揚與指責,可作為效法與警惕的典範。文史巨作《左傳》便是鑑古觀今的最佳作品。
《左傳》以魯史《春秋》為綱,對於春秋時代諸國的人物生活,典章制度、風俗信仰等記錄甚豐,其中對於宮闈之禍的描寫,特別是齊國女子在婚姻、政治、愛情造成亂政的現象多有著墨。
齊國女子的亂政,以魯桓公的妻妾「文姜」最引人注目,她與同父異母的哥哥齊襄公的不倫之戀,除《左傳》有「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於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簡文記錄外,其他典籍亦有記載,如《史記‧齊太公世家》:
(齊襄公)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
而《詩經》齊風〈南山〉、〈敝笱〉、〈載驅〉篇章,對於文姜與哥哥的「鳥獸之行」,「魯道有蕩」之事亦多有諷諭。
春秋時代,國與國之間的通婚行為,成為統治者用來做為彼此壯大或牽制的行徑,而王室或貴族體系中的女子,往往為了國家的安定與富強,自身便成為一顆政治的籌碼,奉獻一生,為國「捐軀」。文姜為齊釐公之女,齊襄公之妹,她也是基於政治因素,以公主的身分嫁給了魯桓公。但她因個人的愛欲,摧毀儒家所強調的「五倫」、「六紀」的社會倫理。
以婚姻而言,文姜的不貞,使兩國之君心結難解,她破壞了《禮記》「婚禮者,將合二性之好」的宗旨,最終導致桓公命喪彭生之手;以手足觀點而論,她與齊襄公的亂倫行為,對於搖搖欲墜的宗法制度與倫常關係,無疑是雪上加霜;以親子角度來看,她因「殺夫」,讓其子魯莊公心寒,最後落得「絕不為親」的關係收場。
文姜跳脫儒家倫理規範,去愛一個不該愛的人,除了個人名譽毀損外,更挑釁傳統倫常,特別是魯國引以自傲的以「禮」為邦。周公地下有知,必扼腕大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