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加拿大發現一種能把人類皮膚幹細胞轉換為血液的方法,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聖懿表示,誘導幹細胞長成人類需要的器官是研究趨勢,但血液包括了血漿、血球、蛋白等複雜成分,他認為「造血」恐難成為完成品,治療的效率也不像現在捐、輸血般立竿見影。
黃聖懿指出,這項發現與目前盛行的幹細胞研究架構類似,只是來源從較有倫理爭議的胚胎幹細胞,換成皮膚幹細胞,透過用藥誘導原本只能長成皮膚的幹細胞,長成其他的器官。
幹細胞被視為是未來提供移植器官的重要來源,相較之下,血液的需求性並不如其他臟器高,黃聖懿表示,現行的輸血治療,來源來自捐血,較能被人接受,近七十年的發展歷史下,已經能夠兼顧低成本、安全性高,在配對成功的條件下,一輸血就能馬上看出治療成效。
雖然用幹細胞「造血」可避免血荒,不過黃聖懿認為即使是用自己的皮膚幹細胞,造出來的血液,裡、外是否均和人體中的血液一模一樣?目前令人質疑,還有待繼續觀察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