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年幼的一場意外,讓曹雅慧右手造成永久性的殘缺,但對她來說,一隻手或兩隻手並無太大差別-她分擔家務,樂在桌球與游泳,被封為「單手泳將」,她擁有紅十字會救生員資格,還進入中學擔任教職。她體悟到,求學不是用手而是用腦,她說:「不要怕跌到谷底,因為谷底唯一的路是往上。」

大家通常被曹雅慧開朗笑容與樂觀個性所吸引,而忘記了她右手不便的部分。圖/曹雅慧提供

曹雅慧至今最喜歡做的,仍是陪伴學生或是分享、或是大笑。圖/記者郭書宏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上課鐘聲響起,曹雅慧看了一眼課程表,她快速地朝向上課地點走去,也許是走得太急,手上一張紙飛落在地,她迅速彎下腰撿起,萎縮的右手似乎不造成絲毫影響。
若不是她自己提起,大家通常被她開朗笑容與樂觀個性所吸引,而「忘記」了這個「部分」。曹雅慧習慣和大家玩在一起,常是活動或遊戲需要使用到雙手時,朋友們才會猛然驚覺,然後對她開玩笑似地說:「對喔,我們幾乎忘了你是殘障人士哩!」
談起造成右手殘缺的過程,多是家人轉述的回憶。原來,家裡從事木材工廠生意的曹雅慧,在一次媽媽帶生病的二姊看醫師,留下大姊照顧才兩歲的她,因好奇心的驅使,曹雅慧伸手去碰了鋸木機器,結果機械傷到她右手神經,萎縮至今……。
然而,對曹雅慧來說,只有天氣變化時,帶來些許痠痛,才會讓她偶爾記起右手的不方便。曹雅慧在家裡,家事分配一樣少不了她,家人曾猶豫讓她洗碗會不會太為難,沒想到她洗碗的速度比誰都快。
成長深體悟 求學是用腦
在師長眼中,向來勤奮乖巧的曹雅慧,有時難免得忍受些異樣眼光。尤其是小時候,許多調皮男同學當面嘲笑她說:「你是歹手耶、你的手斷掉啦。」時,好強的她常劍拔弩張地回應,回家後再躲進棉被裡哭上一場。但隨著年歲增長,她體悟到,求學不是用手,而是用腦,這才豁然開朗。
在曹雅慧的書房裡,隨處可見她從國小到高中所獲得的獎盃、獎狀;大學時曾榮獲「年度書卷獎」、鄭豐喜及東光等文教基金會的獎助學金,「曹雅慧拿獎」這件事,家人早已司空見慣了。
「沒有所謂難的事,最難的是要踏出自己的腳步。」曹雅慧認為,在課業學習上,用的是眼睛和腦袋,成績維持水準以上,既不困難也不辛苦。
「只是後來上了高中,因為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成績才稍微退步一點。」談到當年,她的眼睛顯得炯炯有神:「除了當女子桌球校隊隊長外,也參加班際合唱比賽、話劇比賽,更加入許多街頭的愛心募款活動,讓我從成堆的課本中走入人群,關心更多不幸的人。」
家庭環境 造就獨立性格
「一直覺得自己獨立的性格是拜家庭環境所賜。」曹雅慧說,從父母做生意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人應對、溝通,塑造出喜歡與人接觸的人格特質。「尤其爸爸常會開貨車載著全家人旅行,或是到員林百果山中的游泳池游泳,奠定了日後運動基礎,無形中也培養勇於嘗試的勇氣。」
這股對生命的熱情與活力,在曹雅慧考上東部的大學,不因中央山脈的阻隔而稍有退卻。大學四年主修公共衛生學系,並且修習「中等學校教育學程」;在一次全校勵志短文徵文比賽中,她以「不要怕跌到谷底,因為我知道谷底唯一的路是往上」這句話榮獲第一名。
從小對游泳就有興趣的曹雅慧,回憶當初鼓足勇氣,到體育室找游泳隊教練何維華時,表明想成為一名游泳選手,沒想到何老師一口答應她的請求,讓她感到受寵若驚。
「其實自己原本的興趣是桌球,但因為那時學校還沒有桌球社,所以才加入游泳隊。」曹雅慧說,第一次在水裡「狗爬式」的亂游,小學六年級才學會換氣,等到上了大學才矯正姿勢,學會真正的游泳。
在何維華眼中,曹雅慧有決心、不服輸,主動學習心強,也因此,他以加倍的精力和時間,訓練需要加倍努力的「單手曹」。
接受嚴格訓練 創造奇蹟
「針對她右手產生的阻力,以及腳容易下沉的缺點,要求她每天跑大學周圍的鄉間小路,鍛鍊體力與肌耐力,指導矯正姿勢,以降低身體的阻力,加快速度。」何維華如此說。
曹雅慧從一九九九年起,開始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不論是花蓮縣運會、中華殘障運動總會、百公尺蛙式、五十公尺自由式等比賽,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名。大學畢業前,因獲得體育優良成績獎,贏得「單手泳將」封號,引來許多媒體記者採訪,這時她才發現:「原來,我以為很簡單的事情,在別人眼中,卻是很厲害的!」
在老師鼓勵下,曹雅慧參加紅十字會救生員訓練。但紅十字會不接受肢體殘障者的考核申請,「因為一般人對肢障人士擔任救生員還是抱有疑慮。」曹雅惠一如往常,再度向紅十字會提出申請,「請依照一般人的考核標準來審核我。」並順利取得證書。
大學畢業後,曹雅慧進入中學擔任教職,除了在校指導桌球等課程,課後之餘,仍不斷挑戰自我極限,像是二○○七年參加世界輪椅及截肢運動會,隔年更以單手之姿,參加單車環環島、完成橫渡日月潭等個人壯舉。
曹雅慧成功的關鍵,在於強烈的意志力與主動學習的態度。正如大學游泳教練何維華所言,「是一隻手還是兩隻手,對她而言,其實並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