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真有其人 參戰柔然

 |2010.11.04
280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這首《木蘭詩》讓花木蘭代父從軍名留青史。中國專家考證,花木蘭本名穆蘭,當年是代替父親參加對陰山之北柔然的戰役。

柔然是鮮卑拓跋部的一支,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活動於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區的古代民族。

內蒙古包頭市歷史專家指出,一九八二年曹熙發表的《木蘭辭新考》,記載花木蘭確有其人,她是鮮卑人,本名「穆蘭」,「花」是後人加的姓,約西元四一二年出生在河南地,即今天的鄂爾多斯市一帶。

包頭醫學院歷史系教授張貴考證,鮮卑人是在聖武皇帝時,從今日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遷到陰山一帶的。鮮卑人南遷後,花木蘭的父親亦被安置在河南地居住。

專家說,從今天鄂爾多斯市的「河南地」到黃河邊是一天的路程,從黃河邊到昆都侖河谷之北陰山正好也是一天路程,正與《木蘭詩》中「旦(一作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相符。

專家指出,花木蘭的父親是列入編戶的鮮卑人,因而說「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鮮卑人遷居的河南地,早在秦漢時期已開墾,稱之為「新秦」、「新秦中」(意為寶貴之地),農業經濟有了相當發展。這樣,花木蘭的父親才可能「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張貴認為,按懷朔鎮出生的北齊皇帝高歡當年擁有了馬匹才當隊主、函使(專送官方信函的官差)此一史實推斷,花木蘭是帶上駿馬參軍的,而且在軍中亦是一名函使,因為詩中所述「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正好是花木蘭作為函使的深切體驗。

特別是,作為函使不必與其他男性吃住在一起,這可以解釋花木蘭為何可以長期隱瞞女性身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