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羅姓上校被下線「反布建」,涉嫌洩漏我方情報員名單等機密給大陸當局,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表示,政府妥善處理、保護情報人員安然回台「有困難」,但政府會努力讓被洩漏身分的情報人員回到台灣,這是亡羊補牢,一定要做的事。
軍情局羅姓上校自民國九十二年起吸收羅姓台商,替我國從事情報工作,但九十六年間,羅姓台商被大陸逮捕,中國情報部門以「不合作就判死刑」要脅羅姓台商成為「自己人」,羅姓台商之後涉嫌充當雙面間諜,反過來替大陸吸收羅姓上校。
羅姓上校禁不起金錢攻勢,涉嫌自九十六年起藉職務之便替大陸蒐集情報,再由羅姓台商帶到大陸轉交予情報人員,洩漏情報包括我國布建在大陸的情報人員名單、情治單位會議紀錄等重大情報一百多件。軍高檢、高檢署、調查局聯合偵辦下,日前聲押羅姓上校與羅姓台商獲准。
國防部昨天為這起洩密案舉行記者會,由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軍法司副處長史勝德出面說明。虞思祖表示,本案對軍情局工作影響非常有限,案發後軍情局已展開深層損害控管。
至於國防部何時開始掌握訊息、數年來有那些情報被洩漏、情報網是否出現漏洞,史勝德皆以偵查不公開為由,不便說明。
由於上校薪水視業務與資深程度,每月約有七到九萬元,涉案上校是否在個人經濟上入不敷出,國防部也表示沒有評論。
這起事件也引起立委高度關注,擔憂我國布建在大陸的情治人員「人身不保」,吳敦義在立院答詢時表示,名單四年前就已經洩漏,現在只能努力去做,讓已被洩漏身分的情報人員從大陸回台。
立委蔡煌瑯追問,政府自認兩岸關係樂觀熱絡,那為何兩岸情報戰會如此熱烈?是不是要冷卻一下目前熱絡的兩岸交流?
吳敦義說,那要看是什麼層面的交流。如果是政治軍事交流,現在時機和因緣還不成熟,目前政府不會就這部分和對岸有接觸;如果是貿易文化經濟交流,不會因此冷卻下來。兩岸沒有砲火的戰爭仍在持續,但是兩岸交流也不能因此停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