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是真的嗎?」「好漂亮喔!」一項名為「美麗與罪惡」動物展覽活動,現正在嘉義市立博物館一樓特展室展出。
展品為市政府建設處向科博館及農委會商借的野生動物標本以及工藝品,共計四十件。現場並安排有導覽義工,介紹犀牛、大象、穿山甲、玳瑁、綠瓗龜、老虎、豹、台灣黑熊等瀕臨絕種的動物。
由師長帶領前往作校外教學的小朋友,對象牙、犀牛角等雕製而成的藝術品深感驚豔。
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在「美麗」的手工藝品的背後,卻隱藏著殘殺動物的「罪惡」,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認為可以宰制這個世界,因此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貪慕虛榮之惡念,進而殘殺野生動物,將其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當收藏品;或是誤信偏方,誤認這些珍貴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具有療效,正因為有了這些需求,致使大量動物遭受屠殺、殘殺,進而影響生態平衡。
只見小朋友們聚精會神觀看展品,並不時勤作筆記,當他們知道展品都是真的時,紛紛表示「動物好可憐」,尤其聽到熊膽粉是在熊的膽上插管一點一滴收集乾燥製成,被插管的熊每天只能痛苦的等待死亡,小朋友們更是氣憤的說:「人類好可惡」。
喜歡綠瓗龜的許寶云同學,原本看到用龜甲做成的手環等裝飾品覺得好漂亮,可是發現這是要殺死綠瓗龜才能獲得的,就覺得綠瓗龜很可憐,希望大人不要再為了那些漂亮的裝飾品捕殺綠瓗龜了。
博愛國小校長周孟志,帶領全校三年級近三百位小朋友前往進行校外教學,他認為學校平時透過書本、電腦為學生進行生命課程,但實地體驗遠比課堂講述有用,期望學生透過實地探索、觀察,印證課堂所學,同時省思人類對生態的破壞,讓「不買賣、不獵捕、不食用」的保育觀念從小扎根。
主辦單位也表示,展覽名為「美麗與罪惡」,是希望透過瀕臨絕種的動物標本及相關產製品展出,讓市民感受到野生動物的美麗,同時省思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剝奪這些美麗生命的罪惡,進而理解拒絕買賣這些美麗的工藝品,無形中即可保護野生動物不再面臨絕種危機,後代子孫也才有機會欣賞到這些美麗生物。
「美麗與罪惡」動物展覽活動展至十一月八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