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因道場並不是每天都有法會,但我又想用功拜懺一陣子,請問能否在自家佛堂拜《藥師懺》或《梁皇寶懺》,用念的會不如法嗎?自己誦懺應有什麼心態?
福報禪師答:誦經、禮懺分為共修和自修,除定期至寺院道場參加共修活動,並隨喜隨力布施結緣;也可在家自修,誦經、拜懺、禪修、念佛等,依各人時間訂定功課。誦經或用念的方式皆可,應以不妨礙他人安靜為原則。
由於懺法是發自內心省過修正的功夫,建議您誦念時,要能隨著經義不斷思惟反省,所謂「隨文起觀」,才具有「自淨其意」的意義,一旦心靈漸次清淨,也能影響日後看待問題、體會苦樂的態度。懺悔是否得力,完全視心力的強弱以及懺悔時間的持久或短暫來決定,並非有誦念就好,因為強大的心力和薄弱的心、懺悔時間持續與否,都是決定罪性是否得以滅除的因素。
真正要能圓滿懺悔功德,須依「四力對治」,在透過四力懺悔的對治,破壞惡業種子。第一力是依止力,其次是對治力、追悔力,最後是防護力,具足四力,能圓滿一切對治。
依止力是指發露懺悔需有依止的對像,好比患病的人,若想治好病症,須依靠高明的醫生。修懺悔法門,若能皈依三寶,從而發慈悲心、菩提心,以此為修行懺悔的動力。
對治力,譬如患病之人,若想除去疾苦,必須服藥打針一樣,懺悔可幫助我們對治煩惱,使罪性清淨,所謂「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第三力是追悔力,對自己無始至今所造的種種罪障,一一決心改過,這須相信業果,須有害怕感果的心境,令能發起深切想懺悔的心,才會勇猛懺除。
最終須有防護力,防護遮止不再造作惡因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好比病人治癒後,仍須注意飲食起居,小心防護,才不致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