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領有終身俸、在台沒有妻兒的單身老榮民,平日生活低調,自奉儉樸,生時不思娛樂,亡故後將攢下的美鈔、黃金、不動產全部還給政府。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昨天講述兩名老榮民的故事,展現軍人的真性情。
退輔會昨天在立法院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度列管的榮民亡故後遺產沒人繼承,因而解繳國庫的款項、細軟,黃金部分有九公斤,折算市值超過一千兩百萬元;新台幣有六億三百八十三萬餘元、十三萬餘美元;不動產有一百九十九筆,總值約十億元,等於無償「奉獻」給國家。
統計民國八十八年到九十九年亡故榮民交給國庫的款項,有九十四億一百四十多萬元,若再加上黃金八十八點七六公斤、一百二十三萬美元、二十六多萬港幣、四十四多萬人民幣及不動產一千零八筆,總價值超過百億元。
退輔會官員還講了兩個單身老榮民取之於國家、還之於國家的故事。終身獨居住在桃園平鎮的老榮民駱德義,中尉退伍的他,領有足以餬口的終身俸,但生活檢僕,省吃儉用,將國家給的終身俸一點一滴攢下來。他在台無親無故,也沒有回鄉娶大陸籍配偶照顧起居,就是默默生活、存錢,心裡早打定讓國家處理他的後事。
民國九十三年間,駱德義生病後自費就醫,在榮民醫院住了一陣子,閤上眼後走完一生。桃園榮民服務處主管率同里長、警方到駱老先生家裡清點,發現他身後留下款項高達兩千四百七十五萬多元,房子有兩棟,土地有三筆。
病榻上的老榮民沒有遺囑,完全沒有要將錢財留給其他人的意思,他知道退輔會會處理他的後事,這筆遺產三年後無人認領,退輔會全部解繳國庫,駱德義將政府一輩子給他的,連本帶利全部還給國家,用於全民施政所需。
另外一位住在在桃園縣龍潭的老榮民張品修,一樣獨居隱身鄉下,在鄰居眼裡是再尋常不過的老先生,只知道他沒有結婚生子。七十六歲的他,發現身體不適後,就住到榮民醫院裡直到過世,生與死都堅定默然,其他都給政府處理。經榮民服務處清點,發現他攢下一公斤多的黃金,還有五千兩百美元、新台幣七百六十六萬元,才發現看似清貧的老人,實則是個大財主,還給國家的,比政府給他的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