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1876—1923年),名衡恪,字師曾,號槐堂、朽道人、染倉室、安陽石室等,江西修水人,出身官宦之
家,六歲開始學畫,
1902年,偕弟陳寅恪東渡日本留學,1910年回國後,常到上海吳昌碩處請教。
陳師曾繪畫,山水、花鳥、人物,無所不能,他的山水畫,初學龔賢,又融合沈周、石濤、黃公望、倪雲林諸家,強調用筆多於用墨,全用篆籀之筆勾山勒樹,即使是皴擦也盡量以中鋒為之,不用偏側之筆。
陳師曾的寫意花卉,師學吳昌碩,而又上溯徐渭、陳淳、「揚州八怪」,用筆勁利、用墨活脫、用色古雅。
陳師曾一直宣導振興文人畫,他多次勸齊白石開創新風格,齊白石信其所言,力排萬難、堅持「變法」。1922年,陳師曾去日本時,把齊白石的畫帶去展出,結果使齊白石一舉成名,轟動海外。
在理論方面,他提出文人畫「四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指出了文人畫家應具備的素質。陳師曾不僅以自己的藝術探索來證明文人畫的存在價值,而且在理論上也有所建樹,這是非常難得的。(轉載自《盡情瀏覽100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華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