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選秀既是電視史上最「老瓶裝新酒」的設計,更是孕育歌手的搖籃,老一代熟知的美黛、吳靜嫻、夏台鳳,中生代風靡的鳳飛飛、張惠妹、蔡琴,一直到近兩年從「超級星光大道」奪得榮耀的蕭敬騰、梁文音,他們無不選擇用歌唱比賽做為進軍歌壇的晉身之階。這方法最公開,也最公平,無需後台,不必背景,人人都有機會。
常勝軍亮度要夠
「大學城」製作人陳光陸說,唱片公司透過歌唱比賽來挖掘人才,行之多年,從「五燈獎」到「金韻獎」到「民謠風」,無論是抓住民歌的尾聲或舞曲當道,都締造出無數巨星。只是,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海撈」了無數優質歌者與拔尖創作人後,歌唱大賽無可避免的要階段性走下坡而出現疲態:「也就是說,前兩屆必在熱頭上,冠亞軍被四方注意到,連續幾屆後,熱度減退,已經記不住幾個優勝名字。」
現播的中視「超級星光大道」、三立的「超級偶像」皆如此。陳光陸的邏輯是,歷經這麼多年,世代歲月是養成人才的必要條件,一旦人才被海選到乾乾淨淨,往後就很難選出天才歌者了,「必須讓時光走過三五年去沉澱,新的人才會再產生,」因此,大都是前幾屆比賽容易挖到優秀藝人,往後就愈來愈冷寂,非得經過歲月淘洗一陣子不可。
陳光陸認為,乍看參賽選手,長相也許並不夠起眼,評審想到的問題應該也是大家的問號,除了歌聲不錯外,能當歌星嗎?歌星,要能唱歌之外,也要具備明星的架勢,尤其流行葉璦菱的年代,樸實無華的民歌已退潮,看電視節目是為了尋找娛樂,大家要看到聲貌兼具的藝人,亮眼的星味具有必定標準,「歌唱比賽的常勝軍亮度要夠。」他說。
攜手完成夢想
看多了選秀起落,陳光陸曾理性對每個懷有歌手夢的青澀學生「不留情」先勸退,他總告訴年輕人,「這條演藝之路不好走,妳看,能成功的有幾個?還是先把書讀好最要緊,學生的本分就是讀書,邊讀邊看,有機會再好好把握,得失心不要太重。」
如果歌手心意已決,就留待日後成績來證實,璞玉尚未雕琢,的確不知其日後將散發光芒,「乍看之下,一般人當然看不出其雄厚潛力,尤其當年參賽選手都還在學校上課,土土的,傻傻的,怯怯的,也純純的,音樂人要在這些世俗平凡身上看到燦亮未來,的確要具有超乎常人的眼力。」他指出,當然,懷夢的人需要絕對的堅持,就是行家常說的「一意孤行」,周邊意見再多,聲浪再高,都不用太在意,憑多年經驗及自覺認定的東西,那就對了,靠點堅持,歌手和幕後製作一定可以攜手完成夢想,伺機等待新的一波選秀熱潮再現,有心人就可一展身手。
偶像包裝行得通
「如果從小就走唱,一天要唱二十首歌,累積數十年,歌唱比賽就多餘了,自己已一再的超越過自己。」江蕙經紀人鄭雪芳則認為,有些歌手特質鮮明,如果把SHE三個女生送去參賽,評審可能不會投其一票,但是,組成偶像團體,歌與舞分量齊重,那就非常具有亮點及賣點,早期的小虎隊也是一例,歌唱大賽必須具備的歌唱實力也許不如人,但偶像包裝行得通,世代輪替後會是那種型態再佔鰲頭,尚不知道。
鄭雪芳對參賽選手的建言是,想成功,就把夢想做大!幾番輪替,終要輪到自己,觀眾口味再變,也會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