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給外國人的形象是熱情活力、充滿人情味。的確是的,旅行中最讓人感到溫馨難忘的,除了美麗的風景外就是濃厚的人情味了。
只是這其中卻存在些弔詭,有個真實的例子,很多人應該也常會碰到這樣的尷尬場面:
這一天,在某個大城市的免費公車路線上,出現了一個新近成為公車族的「前老年人」,正坐在座位上饒有趣味的觀察著這部公車的動態。他發現這位公車司機真有意思:輕快的轉著方向盤就像那是他的玩具,對每位上車的乘客大聲的問候,就好像每個人都是他的朋友。
這位新乘客受到司機先生的鼓舞也變得精神抖擻起來了,他不禁佩服自己智慧的決定──學習做個公車乘客,既環保又方便,雖然是免費搭乘,一樣可以享受到公車司機熱情的問候,簡直是貴賓級的待遇了。
慢慢的他覺得開始不安起來了,因為車上流動著一股尷尬的氣氛,不是因為公車司機,問題出自上車的乘客。
他發現面對司機先生笑容滿面、精神奕奕的大聲問候,回應他的卻不成比例,約略數了數,十個當中居然不到三個,大部分的人都是面無表情,沉默的低著頭上車,別說多看一眼問候他的司機先生了,連開口回應都嫌麻煩似緊閉著雙唇,這當中又以年輕的學生居多。
雖然司機先生繼續他的熱情招呼,這位「前老年人」卻笑不出來了,心裡由然而起的是不忍與疑惑,替熱情的司機先生不忍、也替這不快樂的社會感到不忍,而疑惑是生自他的內心:「給一位為你服務的人一聲感謝有那麼難嗎?」「回應別人一句親切的問候有那麼難嗎?」我們的年輕人怎麼了?是不習慣還是沒有人做良好的教育與示範?是壓力太大心中太沉重以至於連回應與道謝都累?
可以想見這位新公車族下車後的心情,他一定跟你有同樣的感慨──台灣人的人情味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