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的一天是讓咖啡喚醒的,我則喜歡靜靜的喝茶,兩杯溫潤流過,心神才活絡起來。雖然體質不適合,還是偏愛綠茶,愛它的色清味香口順,餘香持久。
以往做菜,雖不至於大魚大肉,總以為少了油葷就少了滋味,重口味的回鍋肉或紅燒牛肉,可以讓家人吃得盤底朝天。現在多以清淡為主,少肉少油少糖少鹽,奉行輕食,家人也更健康。幸福就是在菜根香裡尋常過日子。
茄子切段放在電鍋內,與加了薏仁、紅豆的米飯同炊,取出拌點醬油、少許剁碎的薑蒜,就是一道佳餚。其它青蔬也多用水煮或涼拌,崇尚天然,吃出原味。
有些人,習慣吃喝各種氣味濃烈的食物,幾乎完全喪失欣賞清淡食材的能力,其實,靜下來細細咀嚼葉菜的纖維、根莖的甘甜,反而少了負擔與煩惱,性情也較溫和。明朝洪應明在《菜根譚》裡說的「性定菜根香」,深得我心。
文字工作者內心的壓力和焦慮是巨大的,傾吐過後,下廚炒幾樣小菜,可放鬆心緒,說不定一飲一啄之間,靈光乍現,又有了創作題材。廚房飄香,是電腦桌外的快樂天地,好友正是這種快手寫文章,也快手烹出好料理的達人。
我們都喜歡簡單過生活,在她家很自在,也很驕傲,試問有幾個人能讓大作家為他洗手調鼎鼐的?快炒四季豆,清脆爽口;番茄高麗菜,酸甜開胃
;三色蛋,色香味俱全;金色蔥油餅,麵餅清甜,蔥花提香。家常菜用友誼調味,用溫厚裝盤,我感動的不只是食物,還有情意。
飯後我們喝茶,懷友念舊,談詩書、談文字江湖的種種。她說
:「情再深,義再厚,也是電光火石,穿梭千年的唯有文章。」說時,眼底有一種堅毅,敬肅凜然。
窗檯某處角落,會突然冒出一個驚喜;或是一隻小鳥,或是一朵當序而開的花蕊,替悠閒散漫的時光,憑添幾許生動。倆人相視而笑。
平常日子,我愛午後坐在書桌旁,看陽光穿過紗窗,地板上篩落幾道亮晃。飲茶宜用蓋碗杯,可留住香氣,掀蓋的剎那,清香飄逸,飛舞在瓷杯與鼻唇間,同光影揉合,昏黃裡忘了歲月。
品茗要生活化,要有自主性,倒不必追求時尚名貴。可獨飲,可對飲,都是優雅的情境。茶香添了花香、書香、菜根香,細膩纏綿,這才叫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