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花蓮訊】台灣東部近年出現新物種鳥─雜頭翁,這是原本生長在西部的白頭翁,與東部的烏頭翁交配後的新物種鳥,花蓮縣野鳥學會經過長期觀察,已發現雜頭翁愈來愈多,多年以後,東部的烏頭翁就會消失。
烏頭翁在台灣東部,是世界僅見的特有種,花蓮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黃家發表示,雜頭翁會出現在東部,而且愈來愈多,就是因為早年有人從西部捕捉白頭翁後被帶到東部放生,結果與烏頭翁交配繁衍,而產生新物種鳥─雜頭翁。白頭翁、烏頭翁與雜頭翁不同在於身體的羽毛顏色,尤其是頭部的顏色。白頭翁頭部是白色,烏頭翁是黑色,雜頭翁則是介於黑白之間。
白頭翁大致分布在台灣西部,活動範圍從北部的宜蘭到南部的高雄都看得到;烏頭翁則分布在花蓮縣和平到屏東的楓港。白頭翁與烏頭翁原本是同一物種鳥,但是鳥類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會在外觀與基因上改變,直到穩定後不再演化,就變成特有種或特有亞種。
台東縣野鳥學會常務理事王克孝說,可是近年雜頭翁數量愈來愈多,該學會很擔心如此持續演化下去,烏頭翁的基因會被破壞,最後終於導致烏頭翁在東部消失,他希望民間團體不要買鳥放生,以免因為無心的善念,導致自然界物種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