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芝與李光耀-如膠似漆一甲子

林倚安/整理報導 |2010.10.09
2726觀看次
字級



柯玉芝與李光耀的愛情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四四年,她伴隨李光耀從新加坡立國至成長茁壯,在新加坡,有人說李光耀是「國父」,柯玉芝是「國母」。在回憶錄裡,李光耀曾以「最快樂」的時光來形容追求妻子的時光。

競爭滋長愛苗

這對年紀皆上了八旬的老夫老妻,當年不僅是自由戀愛,還是姊弟戀先驅;據《光華日報》,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表示,當年在萊佛士書院求學時,他震驚地發現,他的成績輸給一位叫柯玉芝的小姐,「我在萊佛士書院見過柯小姐。那年是一九三九年,由於她是這所男校中唯一的女生,校長叫她在年終頒獎日頒獎,我從她手上領過三本獎給我的書。柯玉芝英文和經濟高居榜首,第三科歷史好像也是這樣。統計是經濟試卷的一部分,我的分數比她稍高。但我很不開心,知道爭取女皇獎學金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兩人初相識在學校中,當時柯玉芝在學業成績上領先李光耀,李光耀對她還有點不服氣。一九四四年日軍占領新加坡,當時出社會工作的李光耀看到通貨膨脹嚴重,與萊佛士學院的校友楊玉麟做起了膠水生意,他們倆製造膠水販賣,生意相當不錯,而楊玉麟的小姨子正是柯玉芝,她也幫忙製造膠水,就這樣兩人重逢展開友誼再滋生愛苗。

李光耀回憶,一九四四年九月,為慶祝自己二十一歲生日,他邀請柯玉芝及楊玉麟夫婦到一家餐廳吃飯,這是第一次邀柯玉芝外出,在那個年代,這事非同小可。「她後來告訴我,她在等待白馬王子。出現在她面前的王子是我,但我不是騎著白馬前來,而是騎著硬胎腳踏車到來。」

越洋赴英重逢

後來李光耀決心赴英國留學,取得律師執業資格才返國,離開前他問柯玉芝願不願意等,「芝問我知不知道她比我大兩歲半。我說知道……我少年老成,朋友大多比我大。此外,我要的是跟我同樣成熟的伴侶……而另外再找到跟我同樣成熟,興趣也相同的女子,可能性很小。芝答應等,我們沒告訴雙方的家長,要他們同意等那麼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他們相處的方式:勇敢面對難題,設法解決。不明就裡的李光耀母親在兒子赴英留學之前,試圖介紹其他女孩給他,但李光耀無動於衷,他說:「我有了芝,已經心滿意足了。」

李光耀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六日二十三歲生日這天赴英國求學,他在回憶錄上寫,「我搭上大不列顛號客輪,在甲板上向她揮手告別,她熱淚盈眶,我也不禁掉下眼淚。」

一九四七年七月,柯玉芝榮獲女皇獎學金,可是英國大學卻沒有學額,必須等到一九四八年。李光耀不顧一切求見劍橋大學格頓學院校監,「我告訴她,我的朋友柯小姐很聰明,比我還聰明……。一個華族青年讚揚自己的女朋友學業成績比自己好,把她給逗樂了,她很想知道這個女孩子是不是那麼出類拔萃。」

三個月後,李光耀在碼頭盼來載著愛人的船隻。

由於父母親和獎學金委員會可能會反對,兩人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耶誕假期秘密結婚;待學成返國當上律師後,李光耀單槍匹馬登門提親。準岳父當時驚訝得發呆,這個冒失的青年不但透過父母來造訪,還自以為一定會得到同意,他沒有當面說什麼,但後來在女兒面前發了一陣牢騷。

一九五○年九月三十日,兩人在秘密結婚三年後,終於正式舉辦隆重婚禮。

星第一賢內助

《世界新聞報》報導,組成家庭後不久,因為李光耀投入繁忙的政治工作,所以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是柯玉芝做主。一九五九年李光耀出任總理,夫妻倆決定不讓孩子在「有管家和清潔工人服務」的安逸環境中成長,他們在家中不過總理府那樣的官邸生活。及至三個孩子稍長,柯玉芝才開始陪伴李光耀到外國訪問。

對於丈夫的工作,柯玉芝憑著律師的專業和女性的判斷給予協助。每次在同外國領袖的夫人會面後,柯玉芝都會告訴李光耀她的看法。透過觀察這些夫人的言行舉止以及她們跟柯玉芝交流的態度,柯玉芝可以看出她們的丈夫態度是否友善。

她的法學素養與對丈夫的了解,讓她成了李光耀的最佳秘書。李光耀的演講草稿及其在國會和訪問中講話的文字記錄,幾乎都是妻子幫忙修改的。

「我有時寧願哈里(李光耀年輕時的英文名字)被拉下台,從此退出政壇,過著安寧的生活。」柯玉芝曾對丈夫在政界要應付各方的勾心鬥角,感到厭煩與無奈。儘管如此,柯玉芝卻一直在丈夫選擇的政治之路上給予最大的支援,甚至是最早申請加入行動黨的女黨員。

婚姻幸福之道

李玉芝二○○三年接受《星期日時報》電郵訪問時,直言夫妻倆都不浪漫,從不在意燭光晚餐這回事,而他們維繫婚姻的秘訣在於「不要想著改變對方」。

她說:「我的忠告是如果你想在婚後改變他,那就不要與這個人結婚。你必須準備接受他的一切,對兩人的任何分歧採取包容和遷就的態度。如果你幸運的話,你會找到一個和你想法相同的人。」

當然兩人也會有嘔氣的時候。「如果說我們從來沒有起爭執或吵架,會有人相信嗎?幸好我們都只是為了一些小事起爭執。」

對於柯玉芝一路相隨,李光耀是這麼描述:她是我力量的支柱,數十年如一日的給予我理性和感性的支持,她和三個孩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