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宋巨碑式的構圖思考為出發點,但又融入南宋偏角構圖的分割。

一大片屬於南台灣的草土山,沒有山石犖确的陡峭,表現重點則在於草木華滋的燦爛。大自然的色彩是那麼的璀璨多姿,當樹葉隨著季節轉變時,由綠轉黃或變紅,真像一齣節奏優雅的歌舞劇,五彩繽紛的舞者,在宇宙的舞台上跳耀旋轉著,群鳥飛入,恰似踮起腳尖躍入簾幕的探尋者,充滿野客問津之逸趣。
開筆前先將紙打濕,大筆揮灑主體的墨韻,幾條簡單的分割線,將主山脈的走勢確立。由近到遠一層層的森林在重點幾棵樹木架構成林後,鬱鬱蒼蒼的叢林氣勢,就由不同方向不同輕重的散筆點點畫畫,似樹非樹的聚散,構成密密實實的草山樣貌。
遠山輕描淡寫,若隱若現,依舊蒼茫。秋天的色彩是豐富而多層次的,一遍遍由綠,黃,橙,紅,重複不同濃度的色彩相疊成趣!樹葉的厚度是需要耐心經營的,山的量感足夠,才能顯現立體的生命氣魄。人生本就是一齣戲,和著風聲雲影,總有看不完的炫目情節,每一筆講究的是躍動的活力。劉延濤有詩云:「無貪無愛亦無瞋,陶令閒居得性真,結習才能疏筆硯,滿山秋色不饒人。」最能傳達此畫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