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記性沒有往日靈活,以至於很多人名及地名,明明清晰盤旋在腦子裡,卻無法脫口而出,總要「那個……什麼…… 」舌頭打結老半天,才把完整的話說完。
這個「假性口給」現象,杜拜最為嚴重。他一開口,我根本就知道他要講的是誰,所以常「搶答得分」,他才剛喊出一個姓,我就接著替他把名字完整接下去,時日一久,我終於想到一個妙方,如果他要講的人在雜誌社工作,就用「那個雜誌」做代號,若是開咖啡豆工廠,就直接取名「咖啡豆」;,做的是新娘祕書,那也簡化叫她「新娘」;在客運公司上班,因此成了「國光號」……林林總總,我們平常聯絡較多的朋友,因此各自擁有一個簡單易記的代號。
從此,我遠離杜拜的舌頭打結,一說到誰,就直接提到,「要不要約咖啡豆?」「明天要去雜誌社吧」或者「星期天找新娘子去看場地」……這些代號都因彼此半生不熟,否則名字隨著友誼早已深入記憶中,何需支支吾吾乾著急了老半天,還都叫不清楚。
咖啡豆是從美國回台的成衣商,溫柔婉約,跟她說話,有種春風拂面的輕盈,因為替兒子創業做咖啡生意,透過朋友一起聊了些心路歷程,久而久之,也保持聯絡,成為杜拜取代號的對象之一。她本人一定不知道自己被我們這樣開玩笑,否則可能會覺得自己並不合適。
我老是對杜拜炫耀自己有個好記又好叫的名字,菜市場名是其因,最重要的,港台都有取此三個字的知名人物,也因此,我沾此之光,無關生熟,一旦相識,就此牢牢記住,不勞大家博聞強記。
上個禮拜,我們去找「國光號」,把前後因由和盤托出,他大笑說,自己可沒膽當代言人,可以改成「龜山島」,自己從小在那兒長大,很有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