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中國古代童玩世界──嬰戲圖

龐涵穎 |2010.09.30
2335觀看次
字級

廣告創意中有ABC原則,分別代表動物(Animal)、美女(Beauty)和小孩(Child),即利用最受歡迎的三元素來促進廣告效果,其中喜歡小孩子是人的本能之一,兒童在嬉戲中表現出天真稚拙的模樣、可愛專注的表情,以及活潑靈動的姿態,能讓人感受到無憂無慮的童稚世界。看看許多人的電腦桌面及螢幕保護程式,多是討人喜愛的兒戲畫面可知。而中國古代這種題材被稱為「嬰戲圖」,名為「嬰」,實際是「孩」。

現今小孩沉溺於電玩及遊戲機,古代的孩童卻喜愛各式各樣的遊戲和活動,從台灣故宮博物院中的幾幅嬰戲圖可一窺他們的童趣世界。

宋代是嬰戲圖的黃金時期,其中以蘇漢臣最受推崇,評者論其嬰戲圖云:「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其中〈長春百子圖〉、〈秋庭戲嬰〉、〈灌佛戲嬰〉、〈五瑞圖〉卷中就有數種童玩遊戲表現傳神:盪鞦韆、捉迷藏、打陀螺、踢毽子、下圍棋、垂釣戲水珥珥另外還有幾項特別的活動說明:

(一)蹴鞠──孩童戴著保暖的風帽踢著彩球,此即為令全球數十億球迷為之瘋迷的足球運動,早在中國古代就受歡迎了!

(二)角抵──孩童伸出兩手做用力撲擊狀,為比力量的遊戲。

(三)灌佛──庭院中童子浴佛為戲,前有童子雙手合起跪地禮拜。

(四)推棗磨──二人玩著以棗子做成似槓桿原理的推磨遊戲,一人玩得衣服滑落,並露出得意神色,一人則一付想挫挫他的銳氣的神態。

(五)大儺舞──童子以各式扮相,如戴面具、臉上塗色、戴耳環、手裡拿鑼鼓或笏板等,來趕走瘟疫鬼。

嬰戲圖千姿百態、妙趣橫生,例如還有「燃爆竹」、「花式毽子」,有時會與生肖圖案及各種吉祥器物結合,象徵著「多子多福,生活美滿」,百多位幼童濟濟一堂的畫面,則寓意「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都深受時人的喜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