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最新死因統計顯示,自殺高居國內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死因的第二位、僅次於事故傷害,主要導火線就是感情因素,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呼籲重視青少年的情緒困擾,推出Q版的「心情溫度計」量表,呼籲青少年可隨時自我檢測,轉換冏臉、減少憾事。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祕書長廖士程表示,自殺在甫公布的全國十大死因中居第九位,自殺死亡率也比前一年下降近百分之二,不過在青少年族群中,自殺死亡率反而微幅上升。
進一步分析此族群的自殺數據,從民國九十四年至九十九年六月,總共有一萬七千多名自殺企圖者,女性嘗試自殺的人數約為男性兩倍
;自殺原因有三成五是感情、一成七是與家人關係不睦,課業壓力占率不到百分之三;嘗試自殺的青少年,最常使用的方式為割腕,其次是服用安眠藥,這兩種自殺方式均容易得到資訊、取得工具模仿。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呼籲,最近針對青少年推出Q版「心情溫度計」,就是從失眠、緊張、動怒、憂鬱、自卑等面向,檢測青少年是否有情緒困擾,並以青少年的流行語「冏」來形容情緒困擾程度,可從「健康九九衛生教育資源網」或「珍愛生命數位學習網」下載此量表。
李明濱呼籲,情緒困擾是一時的,建議青少年可透過運動、找朋友談心等方式紓壓,如果真的無法改善,也不要諱疾忌醫,及早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不要一時衝動而做出傷人傷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