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十五年、兩公里的湖面、往返三萬多次、撐壞了八艘小木船。中國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大龍洞村刁望教學站唯一的教師石蘭松,每天不辭辛苦接送學童上下學。他說:「槳聲承載著夢想,我要再堅守十五年,直到離開三尺講台。」(見圖/取自網路)
清晨七時,六個背著書包的孩子,早已穿好救生衣,在湖邊的木船旁等。石蘭松點名後,上船用手把滲進船艙內的水舀出去。他說,這條船已經用了兩年多,再幾個月就不行了,漏水愈來愈厲害。
大龍洞村一九五○年代修建大龍洞水庫後,村民出入只能靠划船。二十五年前,石蘭松高中畢業回去當代課教師,砍了自家門口的椿樹,請人做了第一艘小木船,開始了每天周而復始的接送:早上去,中午回;下午再去,晚上再回。
「秋天大龍湖風很大,剛開始沒經驗,差點翻了船。」今年四十五歲的石蘭松回憶道。他最怕的還有下雨,有時船剛好在半路,孩子們衣服和鞋都弄濕了,到校後他得先燒火烘乾衣服,才能開始上課。
第一艘小船三年後就無法再用,石蘭松只好再砍自家另一棵樹做船。這些年下來,他把自家能用的椿樹都砍光了,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掏錢買木材請人做。
事實上,石蘭松也曾打算放棄。眼見家中經濟窘境,妻子多次催促他去廣東打工賺更多錢。夫妻倆為此激烈爭吵,妻子甚至提出「不去打工,就離婚」。
然而,天人交戰幾天後,石蘭松還是決定留下來,繼續給孩子們划船、上課。「沒有老師,誤了孩子,一輩子都會自責!」石蘭松堅定地說。
他現在最大願望,就是買一艘帶頂棚和馬達的鋼鐵船,但鋼鐵船太貴,依他目前工資計算,至少還需二十年才能存購錢,那時他已經六十五歲了。
但他表示:「無論怎麼困難,我都會克服,即便是再做木船,也不能讓孩子們沒書讀。因為每當看到孩子們牽著小手,在岸邊等我時,我就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