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剛才跟妳說明,接下妳可能會面臨的狀況,包括如何進入死亡時,一般人的表情都會變的得很沉重、很苦瓜,甚至連眉頭都會皺得很緊,可是為什麼,妳聽我說完後,卻還可以笑得出來?」
阿存毫不猶豫的說:「當然開心啦!因為你態度溫和,言詞委婉卻堅定的讓我知道,我最後會面臨的狀況,而且你已經答應我,以後會讓我舒服、不痛苦的走,這樣我心中的大石頭,就可以放下來,又可以保有我最後的尊嚴,當然很開心!」
隔天護理師阿惠跟我說:
「阿存經過您的同理、溝通、講解,並在知道她最後可能的死亡方式後,不再像前些日子般的焦慮了。」
「真的?」
「阿存以前動不動,只要稍微感覺怪怪的,就會按叫人鈴,昨天一次也沒按,而且也沒吵著要安眠藥,就可以睡得安穩,今天竟然還主動提出,她想出院回家住一陣子。」於是經評估後不久,就將她轉出院,繼續接受安寧居家照顧。
之後阿存陸續進出醫院兩次,期間還完成她的願望與住在遠方的爸媽見面,以及向子女交代好後事。過了三個月,護理師阿惠跟我說:
「阿存的女兒打電話來說:這陣子,阿存一直想重溫她以前帶孩子逛夜市的快樂時光,昨晚孩子們克服萬難,推著輪椅帶她去完成心願,今天早上,阿存在子女的圍繞下,平靜、安穩的在家裡過世了。」
「太好了,由衷祝福她。回想三個多月前,阿存和我們的對話,如今我們醫療團隊能讓阿存如願、沒有受苦且有尊嚴的離開人世,完成對她的承諾,值得欣慰。」
「對啊,看到她這樣的善終,讓我感觸良多;畢竟,之前阿存焦慮擔憂的狀態,和她往生前這段日子身心安適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可見對於病人『將如何死?』的未知之苦,這個過程本身,比對於『面對死亡的結果』,還要難受煎熬啊。」
「所以要弄清楚『好好的處理死亡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除了病人勇於面對(大約一百個安寧病人裡面,只有一兩個問),以及專業團隊的生死相伴外,更需要有安全的環境及關懷的灌注。」
「對,感謝阿存用生命告訴我們,在面對生死的議題時,病人最需要的是醫病雙方包括家人,能夠誠實的一起面對經歷死亡的過程、談論生死,並在過程中持續給予愛跟保證,才更能協助病人無懼的,走上最順利的往生之道。」(下)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