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圖/黃仕傑
在還沒到過蘭嶼之前,常常聽到好友們訴說著蘭嶼的美,其中又以台灣的天牛權威,周文一博士形容得最為貼切,他說到了蘭嶼就好像到處都可以當成床,因為蘭嶼的的環島公路上都是涼屋,隨時可以車停著就休息一下,對他這樣隨遇而安的人來說,真的是最棒的生態探詢地點了。
這時他拿起他的著作《台灣的天牛》一書翻了起來,指著其中一種天牛說:「到蘭嶼一定要去找到這種天牛,因為這是蘭嶼特有種,只有在蘭嶼才看的到!」我一看差點驚呼出來,這不是球背象鼻蟲嗎?後來想一想,不對!這是介紹天牛的書,怎麼會有象鼻蟲出現呢。這時周兄就說了:這種天牛的外形及顏色與斷紋球背象鼻蟲非常相似,但是他的飛行能力非常的好,且步行速度非常快速。
周兄繼續解釋,因為在生物界中有很多的昆蟲為了躲避被天敵獵捕,其外形或花紋往往會與一些本身有毒或不好吃的昆蟲相似,這些擅長模仿的昆蟲與真品相比,乍看之下幾可亂真,可以瞞過天敵的耳目。但是我們再仔細觀察,就可以由天牛長長的觸角及未癒合的前翅分辨出來,像這樣的行為稱之為擬態行為。
會想起這段回憶,就是因為我在前往紅頭山的路上,看到一隻正在飛行的昆蟲,雖然體型不大,但是牠身上的藍色光澤吸引了我,我慢慢的跟著他,看牠在清晨的陽光中悠閒的降落在茄苳樹上,果然如周兄所形容,完完全全的向是斷紋球背象鼻蟲,如果不是很近距離的觀察,大概就被牠騙過去了,牠與球背象鼻蟲體型一樣不大,唯一的辨識重點就是本種天牛有長長的觸角,還有非常會飛行,在蘭嶼有看到這類,會飛行又像球背象鼻蟲的昆蟲,那肯定是「擬硬象天牛」,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