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經典名句】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編著 文心工作室 |2010.09.10
28552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學而‧六〉

讀懂名句

孔子說:「青年人在家要講求孝道,出外要友愛兄長,行為謹慎而說話信實,普遍關懷他人,並接近有仁德的人,做好這些事之後有餘力,再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

名句故事

針對「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朱熹認為學文可將修德從私轉向公,如果有餘力卻不學文,不知道古代聖賢的智慧,容易流於粗俗。

也有學者認為,從這段話可看出孔子十分重視學與行的結合,「行」指的是修行孝、弟、信、愛等德行,《論語》將這些列入〈學而〉,提醒學子勿為學而忘行。

孔子認為一個人先要做到孝、弟、信、愛之後,才去學習詩書六藝。在《孝經》裡,孔子更把「孝」提高到了「至德要道」的高度,他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即孝是道德與教育的根本,又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天地間最可貴的便是孝道。

孔子的弟子閔子騫,當是這段話的最佳範例,他以孝行著稱,並向孔子學文。閔子騫原有兄弟二人,母親過世後,父親再娶,後母又生了兩個弟弟。然而後母卻虐待閔子騫兄弟,父親知道後要將她逐出家門,經閔子騫勸阻才留下。後母受到感動,視子騫兄弟如同己出。

新說名句

做到「孝親」與「學文」,黃庭堅絕對是必提的人物,黃庭堅詩書畫號稱「三絕」,與當時的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

宋哲宗元祐年間,黃庭堅擔任太史,但他自幼孝順,不因當了大官,就改變對母親的孝心,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大小便用的馬桶,正是「貴顯聞天下,平生事孝親,不辭常滌溺,焉用婢生瞋」。史稱「滌親溺器」,名列二十四孝之一。

林語堂在〈人生的盛宴〉中,批評世人忘記了孔子先學做人後學文的教誨。他寫道:「好像故來文人就有一些特別壞脾氣,特別頹唐,特別放浪,特別傲慢,特別矜誇。因為向來有寒士之名,所以寒士二字甚有詩意,以寒窮傲人,不然便是文人應懶,什麼『生性疏慵』,聽來甚好,所以想做文人的人,未學為文,先學懶。」

接著又寫道:「大概因為文人一身傲骨,自命太高,把做文與做人兩事分開,又把孔夫子的道理倒栽,不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是既然能文,便可不顧細行……我想行字是第一,文字在其次。行如吃飯,文如吃點心。單吃點心,不吃飯是不行的。現代人的毛病就是把點心當飯吃。」

林語堂「主張文人亦應規規矩矩做人」,強調文人必須先戒除種種惡習,才能夠寫文章告訴他人世間的道理,否則只是空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