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電影院--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蘇蘭 |2006.07.06
499觀看次
字級

這部電影改編自崔西雪佛蘭同名暢銷小說,原著在一九九九年問世後,全球銷量超過四○○萬冊,有卅四國發行譯本。
 
電影的主角是一幅畫,並用它當作電影的片名,內容則描述這幅畫完成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整部電影拍攝得宛如一幅十六世紀荷蘭的畫作:精緻、美麗、婉約、含蓄而動人,像詩!
 
畫的原創主人是巴洛克時期的維梅爾﹝一六三二~一六七五﹞,與林布蘭、梵谷並稱荷蘭三大畫家。畫家只活了四十三歲,是荷蘭大師中最穩健、溫和的一位。他與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妻子結婚,育有十一名子女,並且與岳母同住。他同時也是名商人,專門販售故鄉台夫特畫家的畫作。
 
維梅爾作畫的速度不快,現在能確定是他的作品只有四十幅,都是小件作品,大都是描繪家庭生活,畫中僅有一、兩個人,或伏案寫字,或做家務,或演奏樂器,可是看到原件卓越的色彩,耀動的光線,如真珠般晶瑩的佈滿畫中,把日常生活化為詩境,迥異於一般荷蘭畫家肅穆的表現。
 
其最著名的作品「臺夫特風景」是畫他家鄉的景觀,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同藏於海牙的莫瑞泰斯博物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整件作品聚焦在一顆閃亮的耳環上,水滴形的珍珠墜子左上方閃耀著晶瑩溫潤的光澤,正好與畫中女子的明眸、朱唇互相輝映。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於一八八一年現身在海牙的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九九四年進行修復工作,修復兩年後,荷蘭於一九九六年春舉辦了「維梅爾」年,在海牙的莫瑞泰斯博物館中,同時展出廿二幅維梅爾畫作,被視為最完整而難得的一次維梅爾畫展。
 
簡介完畫家與畫作,我們來看看這部電影:導演彼得韋伯幾乎囊括所有影展中的美學項目,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配樂、最佳原創音樂……,尤其「最佳攝影」,幾乎無戰不勝。
 
外景的構圖上,頭尾共兩次,女主角站在圓形地磚的廣場上,鏡頭從空中俯視她肢體動作的猶豫徬徨,對照她的心境,令人昏眩、又不知該往何處去;內景的光影佳鏡不勝枚舉,其中一幕是女主角被趕出維梅爾家,臨去的她在最近處、彩色的鸚鵡在開了窗明亮的中景、遠處是代她執起掃帚正在掃地的管家,景身悠遠,光線由暗到明再沉暗下去,因光而看見的人與物,各有姿態、各具心事,這就是為什麼觀影後的人,會直覺這整部電影就是一幅用色深刻的畫。導演操弄光線興起各種化學效應的功力,的確一流。
 
畫中少女由《愛情不用翻譯》、《愛情決勝點》成名的史嘉蕾嬌韓森飾演。對照原畫和她的劇照,就知導演為何在當年啟用童星出身、才十八歲的她。畫中人和影中人,你喜歡哪一個?實在說,畫中少女「轉身看見」的那種速度感,從眼神嘴型自然流露的一瞬,畫家捕捉得精準,比史嘉蕾照著畫中人做出相像的表情,還是略勝一籌,所以不朽。
 
藉由這部電影,我們不但可以認識這幅畫、維梅爾和畫中的人,更因電影最易培養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能力,我們的收穫可不只看過一個故事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