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兒童體重門診發現大約一成二的小朋友過輕,除了代謝疾病,偏食、運動不足、零食點心吃太多,家長擔心寶貝太胖,很多東西不敢給孩子吃,也是重要原因。醫師警告,太瘦的孩子身高可能不如人,家長可採用「三比八」的飲食原則,讓孩童營養均衡,以免輸在起跑點。
三歲半的林小妹妹身高九十三公分,重十三點五公斤,比二個半月前重了近一公斤,在同齡孩童中,體形仍是「山比巴(閩南語瘦子之意)」,屬於嬌小的末段班;然而,這多出來的體重得來不易,因為要改掉她只吃零嘴甜食的壞習慣,可真不容易。
台北榮新診所兒童體重管理部主任陳永綺表示,林小妹妹的媽媽愈是規定不能吃這吃那,女兒愈是偏食,胃口也愈不好,最後只好求助營養諮詢門診,採用「三比八」的飲食原則,努力加餐飯。
所謂「三比八」飲食原則,即在「三餐」中間吃健康的點心,如無糖或微糖牛奶、豆漿、優酪乳、水果。掌握「八要」,要足量多餐、慢食、高蛋白飲食、均衡飲食、控管情緒、適當運動、拒當夜貓子、注意飲食型態。
陳永綺說,體重過輕,常見症狀包括偏食、胃口不佳、便祕、脹氣、過敏等,容易有貧血、易感冒、免疫力下降、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及情緒障礙等問題發生。
她建議,家長可從健保兒童手冊附錄的生長曲線表,判定孩子是否太瘦,如果生長曲線表低於百分之十五、生長曲線往下移、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十五時,就要注意可能有體重過輕。BMI值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值。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晨提醒,孩子只要控制每天吃的蛋白質占總攝取熱量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脂肪占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醣類占百分之五十五到百分之六十的黃金比率,孩子的生長曲線就會落在正常範圍內,長高又長壯。
她強調,家長不妨讓孩子從牛奶、蛋、魚貝海鮮及肉類中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吃素的家庭,也可從豆漿等黃豆製品中,攝取適量的蛋白質。
此外,由於兒童肥胖、皮膚過敏、氣喘等情況日益常見,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飲食限制愈來愈多,陳永綺也提醒,家長的心態也要改一改,限制過頭反而會讓孩子在壓力下,更加偏食、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