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您就算要走了,還是處處為您的先生著想。」
「我只希望我走後,他能平安度過。唉-,我該怎麼辦呢?」
「阿蓮阿嬤,我覺得您要讓老先生知道,這輩子您對他的感謝,還有,您可以跟他說對不起,因為您要先走一步了,雖然您很捨不得離開他,還有…」
「還有什麼?」阿蓮一邊啜泣著一邊問。
「您可以跟老先生保證,這一路您會好好的照顧自己,希望他也能向您保證,他也會好好的照顧他自己。也就是跟您的老伴,好好道別的意思啦,這樣您兩位老人家才不會互相留下遺憾。」
隔天阿石在全家人的陪同下來看阿蓮,阿蓮不再以怒斥不耐煩的口吻趕他離開,而虛弱的向他說明,為何要對他生氣的原因後,兩人淚眼相視,把彼此心中的不捨、難過都說出來。整個早上阿石都待在阿蓮身旁,當他要回家時,臉上充滿幸福的笑容說:「阿蓮真是俺的好太太,俺明天一大早,還要趕過來看她。」
「自從我媽住院後,從來沒看過我爸有這樣的神情呢!」阿蘭高興地說。
五天後,阿蓮在臨終時刻,由阿石緊握她的手及家人的陪伴下,安詳過世。
過了十年,當年介紹阿蓮轉入安寧病房的神經科主任跟我說:
「阿蘭前些日子來看我門診時說,她爸爸阿石最近過世了,臨終前仍然很感謝我當年介紹安寧療護團隊的介入,讓他們一家人,能了無遺憾的過了這麼多年。尤其感謝在阿蓮最後的五天,因為安寧團隊的全人醫療,才能及時的把原本已經被刻意隔離的親情,再度轉回溫暖的熱情,要不然,阿石可能早已失去繼續活下去的力量了。」
「我覺得真正的關鍵點在於『您』,當年願意花時間聆聽阿蘭心中無力的苦惱,並注意到臨終病人的『反向心理防衛機轉』,而且願意去力勸阿蘭,將她母親阿蓮轉為接受安寧療護。」
「面對臨終病人與家屬的各種身、心、靈的問題,當然是要轉介給你們專業的安寧團隊啊。」
「只有全人照護,才能讓這一家人在面臨最後生死關頭時,除了各種症狀控制之外,還能妥善面對大量的悲傷與不捨,並及時把親情拉回,並讓它更為緊密,讓原本失落憤怒的老先生,因為有愛的互動,得以轉化成溫暖的生命持續力量,您才是我更應該感謝的仁醫啊。」(下)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