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采樺嘉義報導】在垃圾堆裡長大的張沛晴,吃盡苦頭人生和右手殘廢的痛苦,沒使她畏縮、反而更自立自強,本著回饋的心,一心想幫助別人。
張沛晴的父親出家還俗娶了母親、生三個女兒,因年齡已高不會謀生、又暴力異常,母親賣菜無法維持五個人生活,三餐不繼,幾個人合吃一碗麵,因此三姊妹就常在垃圾堆裡尋找可變賣的資源回收物,或是人家丟掉還可以吃的東西來吃。
母親在張沛晴國小時就往生,父親丟下三姊妹,跑到日月潭的廟宇修行,三姊妹只好住在破舊的老家,讀書兼打工維持生活,不料年幼的張沛晴被機器絞斷右手食指、無名指和半截中指,手掌無法靈活轉動,大姊只好國中畢業就去工廠工作,讓張沛晴和妹妹繼續讀書。
張沛晴高中畢業,兩個姊妹都結婚,她因右手殘障找工作不方便,勉強找份工作養活自己,沒想到父親卻生病需要她照顧,使她無法上班。以前的同事知道她的困境,都會買個便當給她,她先給父親吃,剩的才拿來吃,或是去撿拾回收物賣點錢來生活。五年後父親往生,她卻因讓床給父親,自己睡地上得了風濕症及腎結石,為了還父親積欠的醫藥費、喪葬費,她只好抱病到工廠工作還債。
妹妹遭婚姻家暴,把一雙兒女帶回來丟給她照顧,自己出去工作,大姊欠債跑到外國躲債,也把小孩丟給她照顧,張沛晴真的無能為力,只好把小孩交由家扶中心送給寄養家庭,自己到嘉義縣殘障協會參加職業訓練,學英文、拼布、手工書,參加志工營,到學校當教育志工、導護、伴讀、講故事等。
張沛晴說,自從當志工發自內心的笑容改變自己的容顏,以前殘障的右手總是藏起來,很自卑,現在能很坦然的給人家看,教人家拼布,用右手姆指和一截中指拿著針線,縫出精緻美麗的圖案,讓大家都驚訝,張沛晴更考到廚師丙級執照、大陸A級執照。
現在張沛晴在嘉義縣殘障協會多元方案工作,行銷拼布、皮雕等協會自產品,她想更有能力時要把妹妹的一對兒女帶回來自己照顧,因為她一路走來受到很多朋友幫助,想盡量回饋社會,當更盡心當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