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老教授墨瑞,跟學生米奇在《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中談論生死之道,字字珠璣,感動全球千萬人。米奇現在已從汲汲營營於職業生涯的體育記者,成為一個慈善事業推動者。家人、照顧自己需求並為社會盡心,以及創意工作,是他目前人生價值的前三順位。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昨天來台,他說,如果自己現在死了,新聞或許會被做大,「但隔天魚販還是可能把這張報紙拿來包魚」米奇輕描淡寫地說。現在他更珍視家庭價值。
米奇不解,為何有許多人願意花大量時間、精力在改善工作上的資料建檔方式,卻不想花時間與孩子溝通?當他專注聽完台中角頭槍擊案少年殺手廖國豪控訴台灣教育的事件後,嘆了一聲氣說,每個世代有不同考驗,近年破碎家庭多,舉世皆然,不少青少年須孤立成長。
他認為,無論是像廖國豪這樣極端的案例,或是其他行為偏差少年,「家庭才是最好、最安全的歸宿」,這也是墨瑞教會他的人生課程。他奉勸,如果沒有想要建立完整家庭、經營穩定婚姻的男女,千萬不要輕易生小孩。
「如果沒有與墨瑞重逢,我的人生將很空虛。」米奇沈默了兩秒鐘才說出了這句答案。沒有臥病在床、連上廁所都不能自理的大學教授,在十四個星期二教米奇人生課程,米奇說,他將會一直衝事業、賺很多錢,然後到現在這個年紀才來後悔自己的人生意義。「有些事到年紀大了才想扭轉,恐怕會太遲」,五十二歲的米奇若有所思地說。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全球賣了一千四百萬本,他的另一本書《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也賣了一千一百萬本,米奇透過這兩本書想告訴讀者,每個人都有「互相影響、感動彼此」的力量,「人生意義不只是臉書上朋友很多而已」。他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名氣聚集更多人行善。「行動很重要!」米奇說,墨瑞曾告訴他:慈善不只是簽簽支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