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哉制於眼,善哉制於耳,善哉制於鼻,善哉制於舌。」
———《法句經》
我們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舌頭都是感知各種感覺的重要器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合稱「六根」。我們用眼睛觀看、用耳朵聽聞、用鼻子嗅聞、用舌頭嘗味、用身體感知觸感、用內心來察覺意識,由此而建立起那個叫「我」的主觀意識。眼睛觀察對象,耳朵聽聞音聲、鼻子嗅聞氣味、舌頭品嘗味道、身體感知觸感、內心分別對象,這叫做色、聲、香、味、觸、法「六境」。
六根之主觀與六境之客觀相互對應,由此而引發感覺,這稱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結果,以上六類的主觀、客觀以及主客相應之認識作用這三種東西,就這樣每天演繹出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身上的六種器官、六種對象境界以及六種認識作用合在一起,形成了「十八界」。
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因自己的感覺而生起喜歡、厭惡之心,亦勿因此而沉溺或排斥。佛陀並且勸誡吾人,勿為毀譽所動搖,亦勿犯下被旺盛與衰弱所動搖之愚蠢過失;若能使內心不偏向痛苦與歡樂的任何一邊,時時保持絕對的平靜,那就能進入聖人的行列。
好好看管離自己最近的眼、耳、鼻、舌、身、意,不要讓它們四處亂竄,修行正是從這裡開始的。這也可以歸納為對身、口、意三業的收攝。持戒是調御身體的最佳方法,安住於禪定的境界是收攝口舌最好的辦法,長養智慧則是調伏內心最上等的方法。換言之,戒、定、慧三學乃是收攝紛亂感覺的修行基礎。
如今,我們總是從每天攝取的食物當中感到陣陣殺氣,這顯然是用「不仁慈」的食物來填滿身體、滿足口腹之欲,最終使內心變得邪惡。我們應該一起祈願,願我們能遵循佛陀的教誨,正確地收攝自己的眼、耳、鼻,看管好身、口、意,俾使罪業日漸消滅、福德日益增長。